半岛都市报 -A27-夕拾周刊

本分、情分和责任       □王清铭

新闻    时间:2018年06月0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中国,最难断的还是婆媳关系。而婆媳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当是养育和教育孙辈。“我不想带孙子,错了吗?”浙江陈阿姨的困惑,其实是社会转型期婆媳关系投射在家庭教育上的痛点。
痛点的产生,主要是源自两代人不同的人生、生活、教育等理念的分歧。
一、“带孙辈不是本分,是情分”的新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带孙辈是公婆的应尽责任。陈阿姨婆媳之间观念的冲突,正是这种社会转型的光束聚焦于家庭方面的显影,很难说清她们孰对孰错。
二、“不带孙辈,就不给养老”的观念到现在还根深蒂固。以前因为生活困难,儿子和媳妇必须挣钱养家,带孙辈的责任自然移交给公婆;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但仍有很多人的观念停留在物质匮乏年代。
三、“隔代教育”的利弊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教育孙辈,孙辈的父母应该是主体,公婆的教育只是锦上添花的辅助。
有必要分析陈阿姨“带孙子”困惑中的“带”。“带”的主体责任在于儿子和儿媳,了解这一点,或许陈阿姨的媳妇会少了一些抱怨。我注意到,这则热点新闻几乎没有提到陈阿姨的儿子——育儿的主体责任人之一,我不能确认他在养育和教育自己儿子上尽了多少义务。在家教中,父爱父教,从来不应该缺席。弗洛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如果陈阿姨的儿子在育儿这件事能多担责,陈阿姨婆媳之间的矛盾会缓和许多。男人不带孩子的旧观念也该革故鼎新了。
我们对“带”的理解不能太狭窄。陈阿姨空闲时搭把手是“带”,“出钱请保姆”更是“带”,虽是间接的,但为儿子和儿媳切实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当然,我希望陈阿姨的“空闲”多一点。澳大利亚育儿专家维特说,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依靠身边的人际网络。祖父和祖母是孙辈除了父母之外最亲近最需要的人脉。
应该帮忙“带”的人,还有在这则新闻中处于“隐身状态”的陈阿姨的丈夫。含饴弄孙,本是一种天伦之乐;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儿孙绕膝也是中国人人生价值的体现。祖父的空闲时间里可扬起孙辈银铃般的笑声。能“带”之人,还有陈阿姨孙子的外公外婆,现在怎么还能拘泥于跟哪方姓就由哪方带的旧观念呢?婆婆也是妈,外孙也是孙。
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独立,金钱、精神和生活上的独立,在育儿方面也应多担点责任,少点对父母的依赖。多尽自己的本分,感恩父母帮忙带孙子的情分,不求全责备,这样陈阿姨媳妇的“怼”可能就转化为“心”上的赞许(“对”)。陈阿姨家境好,请得起保姆,我更关心的是那些请不起保姆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