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9-夕拾周刊

“治愈系”只是给了你精神麻醉     □宋晨希

新闻    时间:2017年03月0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去年夏天,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在上海书展参加了几位“治愈系”作者的新书发布会。他们的发布会规格很高,很大的礼堂里都是人满为患。很多拥趸为了能够近距离看到心仪的作家,不惜提前几个小时,顶着炎炎烈日在会场门口排队。看着这些粉丝们兴奋而期待的眼神,我似乎感觉自己在参加某歌星的演唱会。
忘记是谁曾对我说过,在当下这个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还有人愿意看书,愿意把作者当成明星追逐,这是一件好事,起码证明了我们的国民素质在不断提升。这话在某种程度上没错,读书时大脑要进行二次思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这确实比看综艺节目有用得多。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书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这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推崇之情,经常让我们忽略了书的内容。书,说到底只是一种记事的载体,最关键的是里面讲了些什么。现在,很多地方推广全民阅读,也经常忽略对内容的引导,流于形式。
“治愈系”与“鸡汤文”很像,阅读它们并不能提高自我,仅仅获得精神上的暂时麻醉。倘若你认真翻看几本“治愈系”书籍,你会发现这类书的主题不外乎是用优美的文字化解人生中的焦虑,让人们调整心态,忘记烦恼。这些文字的确可以让你一时心情舒畅,但它并没有为你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英国著名作家阿兰·德波顿曾说,人生的焦虑是促使你前进的动力。如果用“治愈系”化解了这些动力,那么,读者也就只能在原地踏步了。“治愈系”并没有给你治愈,只是给了你麻醉。
读书的目的除了增长人们的见识之外,最重要的是拓展人们的心智。只有这样,开卷才会有益,让你的思维能力增长。因此,我们不妨选择可以诱发深入思考的书籍,比如经典名著、严肃文学等等,哪怕是技术、管理类的书籍,照样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果真想化解内心的焦虑,倒不妨读一两本心理学,哪怕是通俗读物。毕竟,心理学会告诉你焦虑的由来,应以何种科学的方式化解,让你积攒起精神继续奋斗,实现你的目标。或许,你会觉得这些书太过冗长,或许还很厚,但在这个微博只能写140字的“短平快”时代,好的书籍可能是最后一块锻炼人们逻辑思维的圣地。
当然,如果有人说,我就是爱看“治愈系”书籍,那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个时代,我们要允许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出现。这是时代给所有人的权利。
其实,国外也有类似“治愈系”的书籍,但它们的呈现方式与国内很不一样。就如“生活哲学”书系主编阿兰·德波顿所说,生活哲学书系让我们可以“检视人生的重大议题”,让人们了解生活中的忧虑,存在的目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要这样,才会让你自己迸发出正能量。我觉得,把西方的相似书籍做一个参照,可以带给我们作者和出版者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