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5-朝花观澜

听海                                           □王国梁

新闻    时间:2023年05月20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海,不光可以靠视觉锁定,更可以通过听觉抚摸。即使没见过海,也能通过她的低吟或怒号来辨别存在。海的声音与江河不同,她更加博大,更加辽阔,更加广袤无垠。大江大河也能日夜咆哮,但海更胜一筹,她的声音是含着包容与宽慰的,并不想与谁一争高下,而是深沉地、缓慢地、有节奏地,从海底涌现出来。为了凸显她的无私与淡然,沙滩在一旁成为了亘古的佐证。海与岸,浪与沙,形成了天然的伴侣,他们耳鬓厮磨,互相抚慰,彼此倾听。于是,孤独的海不再孤独,有了岸的倾听与寄托。
听海比看海更加耐人寻味。当你主动关闭了视线之后,听觉便会愈加灵敏,之前被忽略掉的许多细节,都会如气泡般从水底慢慢浮出,进而在耳腔中缓慢地晕开。海的声音,风的声音,浪的翻卷与拍打,没有预先的彩排,全部是随性演奏,而指挥家也不见踪影,海的乐团只好自由发挥。
白天听海和晚上听海是迥然不同的,白天的海似刚刚苏醒,声音中夹杂着慵懒和困倦,极力地伸展着腰肢,妄图把一整夜的疲惫都推到岸边。海边的人对海的声音似乎充耳不闻,根本无法解读此时的海,其实在内心是拒绝被接触的。无论海水温凉,总要试探着与海亲密接触。而此时,海的声音里就还夹杂着些许的愠怒和烦躁。随着光线变幻,海的声音也在发生变化。海的一天也像人的一天,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精神陡然被调动起来,声音中也迸射出亢奋。但随着力气耗尽,天光迟暮,海的怒吼也变成了呜咽,好像在抱怨着白天的烦闷与不公。终于,太阳从海平线隐遁,夜的大幕拉开,海的声音渐次沙哑,像下班后又奔赴酒局,喝多了的打工一族,借着酒精的麻醉,尽情宣泄着白天的焦躁与不安。
于是我们对海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把她想象成某个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愿意把她视为母亲。不仅仅是因为可能亿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从海洋中走来,走向陆地,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也不仅仅因为她的宽阔与包容,抚慰与馈赠,像极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如果愿意,我们也可以把海想象成父亲,想象成儿女,想象成爱人和任何一个你惦念的亲人,甚至是憎恨的敌人。不同的心境听海,会得到不同的反馈,这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神秘寓言,也是人类凭借现有能力无法企及的远方。上对太空,下对海洋,我们还有很多未知,而面对未知,我们从恐慌到逐渐接受,到目前共生共荣,已经实现了完美的平衡。
如果从文学上理解,海大概是一首诗,海的声音就是一行行的诗句。海通过自己的感情与特有的声线,吟诵出时间的理解,吟诵出对历史的感悟。其实海就是历史,没有什么比海的历史更长,海的声音也是历史的声音,你能从海的声音中听出人类的诞生、自然的生长,也能从海的声音中听出战争与爱、欢愉与悲伤……听海,也是在读海,读历史,用心品读与聆听。
恍若人从海中来,也有人最后选择了海的归宿。将自己在世的最后遗迹归还给大海,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选择了自由。当然,也将选择回忆的主动权还给了后来人,只消他们看到大海,便能想起曾经的美好,也能听到无尽的、延绵不断的嘱托。
细想一下,你已经有多久没听见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