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B05-朝花观澜

半岛都市报

朝花观澜
2017年07月07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新闻评论[A03]深读新闻[A04]深读关注[A05]城事新闻[A06]招考季伴你行[A07]招考季伴你行[A08]招考季伴你行[A09]招考季伴你行[A10]城事看点[A11]城事看点[A12]广告[A13]专题[A14]城事民生[A15]广告[A16]城事动向[A17]城事动向[A18]城事温度[A19]城事社会[A20]城事社会[A21]城事社会[A22]城事财金[A23]文体新闻[A24]文体综艺连砸[A25]文体关注[A26]文体体彩竞技[A27]品味周刊[A28]品味资讯[A29]天下新闻[A30]天下时局[A31]天下动态[A32]半岛圈分享[B01]娱乐周刊[B02]娱乐访谈[B03]娱乐话题[B04]朝花周刊[B05]朝花观澜[B06]朝花波螺油子[B07]第一消费[B08]消费科技[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QH01]兴隆新闻[QH02]兴隆新闻[QH03]兴隆新闻[QH04]兴隆新闻[QS01]北宅新闻[QS02]北宅新闻[QS03]北宅新闻[QS04]北宅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X05]西海岸新闻[X06]西海岸新闻[X07]西海岸新闻[X08]西海岸新闻[X09]西海岸新闻[X10]西海岸新闻[X11]西海岸新闻[X12]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

青岛一中的诗会

新闻    时间:2017年07月07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邵竹君

“微信时代,凡活动都有照相,昨晚,几十个人的手机全哑了,仿佛回到上世纪80年代,真好”。这是6月18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几句话,说的是前一晚做客汪洋老师的周末文化沙龙的情形。我不是反对科技,而是怀念曾经的文化氛围,当相似的场景出现的时候,内心便感到十分充盈。
我那晚讲的主题是中国新诗百年反思。我特意带了金晖一首诗手稿的照片过去。金晖是我青岛一中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在青岛一中读书。1986年,我在青岛一中主办过一次校园诗歌大赛,那时候的一中,既有初中又有高中,投稿者遍及各班,其中就有在高二就读的金晖的诗歌。他在诗中写道:“我爱得执着的/是一条白色的光线/望似平常 稍加细心/啊,红橙黄绿青蓝紫/多么绚丽,多么迷人”,把内心的追求用光线的意象呈现出来。他在诗稿上贴了一张字条:如果有人问我,这是诗吗?我会回答,不是,它只是一个宣言,一个羞羞答答、窝窝囊囊的宣言。“羞羞答答”是指自己的不够成熟,“窝窝囊囊”应该是指内心对自己难成大器的意气难平。这种舒张或压抑的精神现在的学生是不多见了。现在的学生也说诗歌和远方,但个人的情调多了,博大的精神少了,而且“爱情诗”还要占去不小的比例。
获得那次比赛唯一一等奖的诗歌是一位初三同学的诗《笔》,这是一首八行短诗:“我是一支普通的笔/我想去图画本上溜冰/到日记本里漫步/我的主人/却让我在作业本上/跑完一张又一张/我狠狠地瞪着它/它却无可奈何地望着我。”诗中十分巧妙地通过笔的自述把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实揭示出来。三十年过去,现实依然是现实,更证明了这首诗意义之深刻。
这种对社会的关注,对精神的追寻,在青岛一中这所近百年老校是有传统的。20世纪初叶,青岛就是中国文学一个活跃的点,这个点,最初就是从青岛一中(胶澳中学)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国学大师顾随在此任教国文和英文课,同时召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社团之一浅草社成员陈翔鹤、陈炜谟在胶澳中学任教。1929年,作家王统照、吴伯箫等人来校任教,王统照在校时创立了青岛第一个新文学期刊《青潮》。1933年,湖畔派诗人汪静之来校任教,在校内培养了于黑丁、黄宗江等一批文士……前期的青岛一中成为先于山东大学的新文学运动发祥地,铸就了这所学校的人文气质,也是这所学校的魂。
历史在发展,一所学校的图景也在不断变化中。2014年5月,青岛一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崔洪生先生让我回学校看看,其时一中正在筹备95周年校庆,崔老师负责的校史资料馆资料相当完备。他特意给我看了一份资料,令我大吃一惊。这份资料就是“1986年青岛一中校园诗大赛获奖作品集”,全部是学生的原始手稿,我很难想象近三十年间,它们是怎样在崔老师那里得到妥善保存的。崔老师也是一中老校友,他在意着这些人文的光辉,他的授课也因为根植了人文精神而深深地影响了学生。
这份资料格外珍贵,因为,百年校史,这大概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