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1-夕拾知乎/连载

【名家】

黛玉听曲,了悟命运             □白先勇

新闻    时间:2017年03月0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作者:白先勇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英时先生有一篇文章《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讲大观园的纯洁对照大观园外的污染。大观园可以说是贾宝玉心中的太虚幻境,在这里头至少暂时保持了他们青春的纯洁,就像花一样,如果流到外面去,就会玷污了。可是外面红尘的各种力量,一直有形无形地在侵蚀这一块乐土乐园,所以最后大观园必然走向崩溃。那篇文章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参考。
宝玉在园子里没事情觉得很闷,就叫茗烟帮他找一些书来看,茗烟就给他弄了一些杂书。所谓杂书就是小说戏曲之类的,中间有很重要的两本,一本是《牡丹亭》,一本是《西厢记》。《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这一串起来,可以讲是中国浪漫文学这一道长河中的几个高峰,一个比一个高,最后当然是《红楼梦》集大成。浪漫文学讲“情”字,对于情的解释,集大成之书是《红楼梦》。一开始的时候,革命性的一本著作是《西厢记》。《西厢记》在元末出现,对中国的浪漫文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爱情的追求与解放,可以为了自己的幸福,脱离家庭礼法的束缚。崔莺莺,相国千金,为了追求爱情,在后花园委身于张生,那一节对中国的宗法礼教,具有颠覆性的冲击。所以西厢诲淫,在闺阁中是禁书。
宝玉悄悄地拿来了,他不给别人看,给黛玉看,他们两人是心灵上的知己,宝玉说别人我怕,妹妹我是可以给你看的。他晓得黛玉是能够了解的。黛玉也喜欢看,一下子就全看完了。看了之后呢,男孩子嘛,当然就是调皮的,对黛玉说: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黛玉一听脸红了,不得不装怒两下,心中大概是高兴的。欺负了林妹妹,宝玉又赶快赔小心,说笑话逗她开心,黛玉扣住一句《西厢记》里头的话,讲宝玉“银样镴枪头”(意思是中看不中用)。可见得两个人对《西厢记》都看进去了,都了解那种感情。其实对黛玉来说,崔莺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她自己。在爱情的追求上,《西厢记》是对于当时礼法的一种反抗,那还是社会性的,《牡丹亭》又高一层了。《牡丹亭》出现在明朝,这本书让中国浪漫文学对于爱情的诠释,又拉高了一个层次。
黛玉看过了《西厢记》,回去时途经梨香院,梨香院里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正在练习,唱的是《牡丹亭》。这一段非常重要。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
那个时候的戏曲,在传统文人的心目中,在文学位阶上是低一等的。
黛玉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心动神摇”这四个字用得好。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宝玉听了《醉打山门》之后,大有启发,到最后他说,我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黛玉听了《牡丹亭》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听得黛玉惊心动魄。《牡丹亭》是十六世纪汤显祖写的,汤显祖所处的晚明时代的哲学思想、文艺思潮,是对于宋明理学的一个大反动。在晚明的文学里头,高举“情”的旗帜,情是很重要的主题,尤其是以《牡丹亭》这个作品为代表。《西厢记》,它还在社会性、历史性的层次,是写实的。到了《牡丹亭》,爱情提高了一层,是形而上的情。对汤显祖来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哪里来的?不知所起,横空而来的。对汤显祖来说,情是很重要的原动力(primal force),一动了情以后,一往而深。贾宝玉不是说情根吗?情一生了根,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可以穿越生死,不受时间的限制穿越生死。
……
黛玉跟宝玉两个人,最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命运。尤其黛玉,多愁善感,自知活不长久,后来她罹患肺病,吐血而死,当年的肺病没法治的。我小时候生过肺病,努力打针吃药,好几年才医好。宝玉跟黛玉这两个人,听了戏以后,对各自的命运都有所感悟,这一段又为二十七回黛玉写《葬花词》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