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5-朝花观澜

寻味江城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29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王开生

二十五六年前,偶然过路江城武汉,在朋友家食过一碗热腾腾喷喷香的莲藕排骨汤,软烂入味,齿颊留香,留下舌尖上的经久印记。今番一到武汉,满街寻觅旧日相识,选中一家不起眼的夫妻小店,睽违已久的莲藕排骨汤,经典滋味依旧,立马引发往日食思。
莲藕有七孔和九孔之别,武汉的藕多为七孔,质地粉糯,宜煲汤,据说武汉人又研发出了十孔莲藕,专为煲汤而生,品质更优。此地人对莲藕排骨汤之爱,可窥一斑,其亦是鄂菜的代表菜之一。
武汉是码头文化大兴其道的重要城市,其美食派系林立而旁杂,外地人初至此地,一时半会竟理不出个头绪来,颇费一些脑筋。幸运的是,住地之所出门左拐,便是号称排名第一的万松园美食街。华灯初上,街头人流熙攘,摩肩接踵,置身其中,不享受一下美食之都带来的欢喜愉悦,好像没来江城一样。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传统鄂菜的第一名菜,应属清蒸武昌鱼,鱼以诗显,名扬天下;余之荆沙鱼糕,皮条鳝鱼,砂钵血浆鸭、沔阳三蒸等,一菜一格,食材新鲜,初次尝试,奉为佳品。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饮食特质。江城武汉的烟火气始于早餐,当地人称为“过早”。以一个外地观光客的眼光,武汉人过早的市民,饮食上大体分为四大类。一类是以吃粉面为主,粉是米粉,万松园美食街上,一家叫做“潘驼背腰花粉”的路边店,火爆出圈,食客天天排队。小店室内空间狭窄,食客多坐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每人眼前一个塑料方凳,食客当街而食,一人一粉一凳,惬意而随便。此店最经典的米粉称为“腰花粉”,米粉的浇头,即是现抓现炒的新鲜腰花,一式一炒,佐以酸豆角丁、酸萝卜片、芫荽、自磨辣酱等拌料,好吃的出乎意料。其加强版称为“全家福粉”,融合了腰花,猪肝和瘦肉,瓷实、鲜嫩而味美;小店之牛肉粉、财鱼粉、鸡肫粉等,各有拥趸,口味皆可圈可点。有香港“食神”之誉的蔡澜先生昔年也曾光临小店,如今已成为小店的荣光,其满面红光的招牌形象,配上文字介绍,张贴在店堂内一整面粉墙上,广而告之,招徕顾客。
武汉人“过早”之面,分为两种,一种红汤牛肉面,汤汤水水,以武汉牛肉面和襄阳牛肉面两支,最受青睐;另一种,称为“热干面”,此是大部分武汉人的心头所好。热干面是拌面,将先期晾干的熟面条入滚水中,捞出,拌以芝麻酱、色拉油、细葱花、蒜蓉、辣萝卜丁、生抽、卤汁等,快速搅拌和匀,即可食之。武汉人似乎不可一日无此面,其亦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蔡林记”热干面品牌,闻名遐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鲜豆皮,是武汉的另一类特色早餐小食,诸多上班族年轻人的早餐,选择它,方便、简单、耐饥。三鲜豆皮中的豆皮,是指用绿豆混合大米磨成浆,摊至金黄色,做皮;上覆熟糯米,抹平,再撒上三鲜馅料,即香菇丁、鲜笋丁和肉丁,正反两面煎透后,用小铲切成一方一方即得。黄橙橙的三鲜豆皮,品相诱人,一般人的食量,三至四块下肚,可管饱!武汉市面上亦有用鸡蛋皮替代豆皮者,貌虽不恶,亦属骗人。
有一派过早者,喜食炸面食配豆浆稀饭,汉口街头所见面食有油饼、油条、油香、鸡冠饺、欢喜坨、面窝等等,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店,往往进驻两对夫妻经营,一半供应稀饭豆浆馄饨茶叶蛋;另一半,一口炸锅出品各类面食,一干一湿,分工合作,相互成就。
汉派早餐中,选择各种包子为主食者,亦多见,或可称之为“包子派”,生煎包,小笼包,大蒸包,小蒸包,素包,肉包,花样包,林林总总,总有一款适合你。年轻人手持一袋包子,边走边吃,朝气蓬勃。
清晨,汉口万松园美食街上,三三两两的早餐店铺已灯火通明,人行道上,几只珠颈斑鸠在悠闲地低头觅食,并不在乎行人趋近打扰,毕竟,这里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