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2-新闻评论

让“见义勇为群体”释放更大能量

新闻    时间:2020年06月0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让我们一起向这9位平民英雄致敬,为见义勇为者点赞,让“见义勇为群体”释放出更大能量。这能量,会让社会更温情,让城市更平安,让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受益者。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6月7日上午,半岛记者从平度市见义勇为协会获悉,“扯被”救人的9位市民将被认定为“平度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现已确认6位“扯被”救人市民,因救人市民大多是过往人员,相互之间不认识,目前仍有3位救人市民没有找到。
9位市民将被认定为“见义勇为群体”,这无疑令人振奋,也是他们应得的荣誉。在此之前,宋玉武先被认定为见义勇为,那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见义勇为要件,又因情况紧急使然。在认定“见义勇为群体”时,相关部门的态度是严肃而审慎的,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认真审核,探寻了事件相关的证据链。这种审慎是必需的,也是严格依法依规而行。而今,“见义勇为群体”的认定结果将正式公布,从官方口径对9位市民的救人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具有巨大的示范价值。
这是对见义勇为认定标准的一次高调重申。“见义勇为”是道德高尚者的价值取向,而非好人受伤后的“哀荣”。我们必须向宋玉武致以崇高的敬意,但也不该遗漏其他救人者。毕竟,他们跟宋玉武一样,都是基于良心的选择,在关键时刻主动挺身而出,甘冒风险,只是没有受伤而已。换言之,见义勇为本身与是否受伤并无必然联系。
过去,在一些人眼里,见义勇为事迹必须感人,见义勇为者必须付出沉重代价,否则就会觉得“成色不足”,从而无形之中抬高了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门槛。这显然是一种偏见。一方面,对见义勇为者不公平,可能造成他们得不到应有的荣誉和奖励;另一方面,也可能让见义勇为者陷入“孤勇之境”,放大见义勇为的风险,还会客观上造成冷漠之势。众所周知,救人往往不是靠一人之力就能救成的,比如“扯被救人”便是如此。这样的偏见,与见义勇为奖励机制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这一次,平度市相关部门用实际行动,对社会上的偏见进行了强有力的纠偏。这样的纠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保护、鼓励见义勇为者,也是对公众利益的保护,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人人向善的局面,让扶危济困、“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青岛形成良好风尚。
这一次,“见义勇为群体”中有3位市民尚未找到,这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事市民“只求救人,不求回报”的美好心灵。这样的心灵是一个城市最美的风景。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他们,而寻找他们的过程,也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一次普及,是对城市文明的一次浸润。希望那3位市民能主动认领这份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誉,也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向本报提供相关线索。
让我们一起向这9位平民英雄致敬,为见义勇为者点赞,让“见义勇为群体”释放出更大能量。这能量,会让社会更温情,让城市更平安,让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受益者。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