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B05-朝花观澜

半岛都市报

朝花观澜
2018年11月09日

萧涤非魂归故里

新闻    时间:2018年11月09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徐恒堂

你的名字——萧涤非,临川人耳熟能详。你于1906年11月27日生于临川茶溪村。不满一岁,母亲就去世了。7岁时,你进入由父亲创办的三益小学就读,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列居前茅。12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突然得病亡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长兄萧格非葬了父亲后,便将家眷和年幼的你接至开封。清华大学毕业后,你先后在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正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在一生漂泊的生涯中,家乡临川是你永远难忘的情怀。
1938年4月,大儿在武宁出生,你将他取名“光照”,取“光照临川之笔”之意。1943年你执教昆明西南联大时,因生活贫困,打算将刚出生的女儿送人,写下了《早断》一诗,诗中告诉女儿:“修江与灵谷,是尔故山林。”诗中的修江与灵谷,是你的故乡临川和夫人黄兼芬的故乡武宁。1946年5月,你被聘用到南昌中正大学任教,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写下“不图有命得还乡,老杜当年喜欲狂。细典诗书充旅费,烂售什物减行装。一家五口三黄犊,万水千山百战场。一笑权忘长路苦,妻儿争指到南昌”的诗句,你的幼孙出生后,又把幼孙取名为“海川”,海是派行,川是临川,其意是要子孙代代不忘临川。
1991年4月15日下午,你驾鹤西去,去世前,留下遗言:“一个人死要对得起祖宗天地!”又交待儿孙,“将一部分骨灰运回临川,撒入抚河。”
哲人日益远,典型在夙昔。你已经走了,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淡忘的。你辞世近30年,中国没有忘记你,许多论著、文章中提及你的成就仍然充满敬意,清华大学的校史上,你与余冠英、林庚、李健吾、吴祖缃、钱钟书诸位大师共享盛名;世界没有忘记你,欧、美、亚三大洲的学者誉你为“汉学研究伟人”“当今世界乐府及唐诗研究权威人士”;临川父老更没有忘记你,你的名字与王安石、晏殊父子、汤显祖、游国恩并列。凝聚了你毕生心血而泽被后世的众多著作,仍然受到广泛欢迎而畅销不衰,你的《杜甫诗选注》,被推为“经典图书”。你与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辉煌的著作。你的姓名和研究成果,永久地留在人间。
临川祈盼你魂归故里。那丰硕的土地,那曲折的泥路,那落寞的木船,那清澈的抚河,那抚河上的桥梁,还有你儿时嬉戏过的阳光,你倚门微笑的亲人,都在等你回来。归来吧,萧涤非!
终于,你回来了,像当年一样,和你的妻子一起回来。你妻子黄兼芬,一生从事中学教育,与你共同生活了53年,尽心竭力地照顾好你的生活,支持你的学术研究。她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梗,于1989年7月溘然长逝,享年72岁。按照你的嘱咐,她的一部分骨灰和你一起回临川。
2018年国庆假期,你三儿萧光乾,你的幼孙萧海川,捧着你的骨灰回来了,10月3日,你的骨灰抵达抚州。10月4日上午,你的骨灰回到故乡茶溪。茶溪村人鸣炮欢迎你。在茶溪村吃过午饭后,由我带引,去抚河撒播你和你妻子的骨灰。多云的下午,空气中飘荡着丝丝甜润的气息,天气晴朗安静。来到抚河大桥,在桥西头上游200米处找到一个台阶,由台阶下去,是个很好的地方。萧光乾、萧海川捧出你和黄兼芬的骨灰。萧光乾口里喊着:“爸爸,你回家了”,和萧海川一起,将骨灰分三次撒入抚河。
河水缓流,秋风微拂。一河清水,倾尽千丝万缕般的柔情拥抱了你。你的灵魂,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