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4-朝花周刊

半岛都市报

朝花周刊
2023年05月20日

文物为引历史为媒领悟长征精神

《红色文物中的长征》国际博物馆日前面世

新闻    时间:2023年05月20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跟着红色文物学四史”系列又添新作——《红色文物中的长征》,这是继《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后该系列聚焦四史重大主题的重磅力作。5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半岛全媒体记者电话专访了该书执行主编江琳。江琳表示,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此次发挥博物馆行业特色和藏品优势,讲好红色故事,为党史宣传尽了一份自己的心力。

以文物为载体讲述长征历史
长征时期的红色文物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记忆。“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保存和遗留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物,这些珍贵的红色文物作为长征历史的物质载体,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江琳介绍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长征文物非常丰富,有近千件,而且我们举办过数次长征展览,馆藏长征文物是经过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的。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国博的长征人物有特点,档案完整,等级高,内容又鲜活。我们与广西人民出版社前期合作过《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效果不错。这个基础上两家想再接再厉,推出更多反映文物中的红色基因的书籍,所以才有了《红色文物中的长征》这部书。”
为做好组稿编撰工作,中国国家博物馆组成了以王春法馆长为主编的编委会,统筹全馆力量,由长征史和革命文物研究资深专家组成撰写团队。广西人民出版社也查阅大量资料,与国博进行了多次前期沟通,“策划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大概有一年多时间。前期我们双方对书的结构有两三次修改和沟通,最终形成以文物为载体贯穿长征史的格局。”江琳表示,专家团队仔细梳理了长征线路和重大节点,匹配相应文物,经过三易其稿,最终确定30个重大节点,并从国博馆藏近千件长征文物中匹配流传有序、档案完整、具有感人故事和精神内涵的特色文物,涵盖地图、布告、漫画、战斗的武器、军中用品、货币、歌曲诗篇、学习课本、烈士手稿等多种类型。
江琳从“史”与“情”两方面介绍了藏品的选择标准:“从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以史的结构为主线,要能用这30个见闻勾勒出长征的重大事件和整个历程;其次,文物的选择要尽量兼顾长征的各个部队,能够比较全面地显示每个部队的英勇事迹和英雄风采,从这里头你们也看到一二四、红二五、南方的八省游击部队我们都有。从情的角度,是要讲好红色故事,我们选择文物的时候会选择一些比较感人的故事,能够说得出前因后果。所以我们在选的过程中,表现战士的机智英勇,我们选了飞夺泸定桥上的铁锁链;表现人物爱党爱国精神,我们选择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手稿;表现南方八省游击部队艰苦作战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选的是陈毅亲自誊写并修改的《游击战争纪实》的手稿。”
另外,文物尽量要有多样化的形态。“从文物形态上,我们尽量避免都用纸质的文物,因为纸质文物是需要阅读的,实际上不如立体文物既能讲故事,看起来也有一个感官上的欣赏感。”江琳表示,纸质的文物文件类会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宏大开篇意义的,如长征的紧急动员令;也会选择很多立体的文物,“比如说创立陕北红色落脚点的刘志丹使用过的马鞍、马镫,还有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接受斯诺采访时带的八角帽等。也有普通战士的文物,如红四方面军战士高秀英过雪山时穿的防滑钉鞋。”
“还有一个关键点,我们选文物的时候,文物不是历史的一个陪衬,而是长征历史、长征精神的闪光点。这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观点。”江琳表示,“它是长征精神的汇聚,因此文物都是特别有故事,情节也比较感人的,这两者相结合就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就是我们选择的标准。”如此以30件文物串起长征历史,也给读者以明确的关注点,“这样既突出重点又有亮点。它是对长征文物信息的解读,还有长征精神内涵的发掘,是一个能够看得见文物样貌、能够读、能够感受到精神力量的长征历程,生动鲜活的红色文物中长征精神鲜活。”

文物选取引起读者共鸣
《红色文物中的长征》以历史叙事结合文物阐释的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还原文物的历史环境和背景,通过一件件“活起来”的红色文物,以点带面,串联起惊天动地的长征壮丽史诗。
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江琳非常认可这一观点,她认为,长征历史从没有离开过国人的记忆,长征精神时刻彰显在现代英模、英烈身上。“从一个事实大家可以看到,从长征胜利至今,有相当多的组织和个人都去重走长征路。因为大家一直在为两万五千里长征发生的种种感人的、惊心动魄的重大战役和事件所震撼,都在体会长征的艰难和困苦,用长征的精神来激励自己。”江琳表示,“从现在来看,我们国家很多重大科技课题、科技成果也都以长征命名,比如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这说明长征不是一段过去的历史,他也是新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新的长征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长征历史也是当代史,长征的精神已成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动力。”
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对长征文物进行了深入的发掘。“现在出版的长征历史书籍比较多了,读者对其中很多故事耳熟能详,如果单纯梳理长征历史,其实是很难有亮点的。所以我们第一步是先找到最典型文物,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那件文物。”江琳表示,“比如要表现过雪山这段历史,馆藏文物可能有十余件比较典型,如行军锅、战士穿着的衣物等。最终创作的时候,我们选了高秀英的防滑钉鞋,高秀英是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有完整的人生履历记载,故事非常完整,从她的防滑钉鞋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过雪山的艰辛。而且她还代表了红军的一个群体——女红军战士,长征的严酷生活对女战士的考验其实更大。”
发掘和撰稿过程中江琳印象最深、最感动的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这是我们馆的一级文物,我是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看的。这个手稿有两篇文章,《可爱的中国》和《清贫》,学生课本里常见。但是当你拿到他的手稿的时候,你的感动是抑制不住的。字里行间都是方志敏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在监狱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在随时准备为革命赴死的时候,仍坚信未来伟大的可爱的中国,欢歌将代替了悲叹,那种对革命的信仰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没法不让你动容。”江琳表示,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希望读者能从书中学习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鼓舞干劲继续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