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J03-胶州新闻

半岛都市报

胶州新闻
2022年09月23日

2022年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决赛已落下帷幕

胶州一中四名学子获全国大奖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备赛期间,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准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宋高峰

近日,2022年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决赛已落下帷幕。经过省级选拔赛,线上全国笔试及面试,在全国决赛中,胶州一中学子喜获奖项,其中1人获全国一等奖,1人获全国二等奖,2人获全国三等奖,表现出卓越的综合素质、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该大赛竞赛组委会向胶州一中发来喜报。

四人捧回大奖
近日,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竞赛委员会给胶州一中发来喜报,学校李沅姿、张明毅、王若涵、李勃四名同学获得全国决赛前三等奖。
半岛记者采访了获奖的四名同学。胶州一中高二学生李沅姿获得本次比赛人文科学方向全国决赛一等奖第四名,当问及获知决赛结果时的感受,李沅姿说,那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有几分欣喜,也感受到了付出的努力终于有所回报。“在比赛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在省级选拔初赛中,作为文科考生,被发到的答题卡却是理科的,联系组委会后,得知不可替换。但我告诉自己——就算最终的结果是被判为无效卷,我也应该尽全力,认认真真答好这份试题。在我自己心中,我已然是一百分了。”也正是临危不乱的镇定、对自我认同度的寻求和精神上的自足感,令李沅姿在突发情况带来的紧张中,开辟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置外部情况于不顾,专注于思维的徜徉与笔下的文字。也正因此,她在省级选拔赛中,夺得省级一等奖,顺利获得全国决赛资格。“第二件难忘的事情,是全国决赛中的线上面试部分。”李沅姿告诉我们,“面试过程中,考官给我上了一课。他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我们要将论点高悬于祖国上空,将论文书写于祖国大地之上。”作为获奖四人组中,唯一一位在竞赛中选择了人文科学方向的参赛选手,也是唯一一位文科生,李沅姿始终带着信念与梦想向着未来行进。
张明毅,在全国决赛中斩获科学与工程方向二等奖,回想起比赛的过程,他告诉记者,笔试刚一开始的感觉仍记忆犹新,翻看着题目乍觉有趣。一道观察火柴的题目虽然简单,却让人在心领神会之后不禁会心一笑;专业题目有的此前闻所未闻,一开始无从下手,后细细研读所给材料,一步步摸索推敲,最终完成作答。笔试过后休整几日就进入了面试。面试出乎意料地正式,抽签选题、轮流作答、相互评议等环节对选手随机应变、口语表达等能力的要求层层深入,“对于平时有些忽略语言组织的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张明毅笑着说。不过,恰恰因此,这成为一次难以忘怀的宝贵的历练机会。
“这次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在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的王若涵如是说。问到对于这次比赛的感受,王若涵说,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给她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创新”两个字。题目很新颖、新奇,但同时也有难度、有深度;不仅考查知识储备,还需要发散性思维。“在答题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我思维的一种禁锢和模式化,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储备和学习上还有着许多欠缺和不足,这为我之后的学习和努力提供了方向。这次大赛让我认识到了创新不仅需要灵感、需要天马行空,更要有扎实的知识作为基础。”
“全国三等奖的成绩,一方面肯定了我所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又恰恰说明了我的不足。”在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的李勃说。在竞技的同时,本次竞赛也为他敲响了警钟。“刚拿到大赛的试题,我的心顿时‘咯噔’一下。”他说自己选择的科学与工程方向的试题,竟涵盖了对文学、经济学、逻辑推理、数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考查,大多数题目的形式是从未见过的。比起其他竞赛偏重于对知识的考查,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却抛开了知识的局限,从根源上考查了选手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大力支持悉心培养
胶州一中学子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学子们自身努力的同时,也少不了学校的栽培。据指导教师侯成涛说,在得知将要参加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之时,四位学生自觉组成学习小组,在课余时间互相提问,共同学习。
学校大力支持四人在课余时间准备竞赛事宜,在广化、深化知识的同时,享受竞技的乐趣。四人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省级选拔赛中“全员上岸”,全部获得省级一等奖。在暑假期间进行的全国决赛的准备过程中,四人组虽然在空间上有阻碍,但也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一同准备,面对有疑惑的问题,一同请教指导老师侯老师。
“我们的目的已经不在于拿到什么奖项了,而在于利用竞赛机会,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借着考科举的名头读遍四书五经!”李沅姿开玩笑说。
胶州一中校方表示,他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初期培育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