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0-专精特新

半岛都市报

专精特新
2022年09月23日

海研电子:

挺进深蓝,打造海洋观监测领域标杆企业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深海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在海底工作494天后成功回收。 海研电子提供
工作人员进行海洋观监测设备调试。 海研电子提供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吕华

广袤的海洋像一处待开采的宝藏,蕴藏着无穷的资源、潜力与想象。面对未知的“深蓝”,人类只有更全面地掌握各类海洋观监测技术,才能更广泛地了解深海情况,更好地“经略海洋”。
作为致力于海洋观测技术和装备的民营企业,海研电子已围绕海洋立体观监测方向,对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海洋观测浮标“波浪精灵”更是一举打破外国企业的垄断,被广泛布设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
布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领域,企业如何向“挺进深蓝”迈出关键一步?记者日前走进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海洋作为与陆地、太空并列的空间领域,我们对它的探索还处于摸底阶段,经过一定积累之后,爆发是必然的。所以,海洋经济前景十分广阔。”在谈及选择投身海洋业的契机时,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琦这样说。
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温琦,从小就对大海充满无限想象。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也成了他梦开始的地方。
2014年,告别十年互联网大厂的职业生涯后,温琦回到母校所在地青岛,创立海研电子有限公司。“当时,国家提出海洋战略,又了解到中国在海洋观监测领域有很多痛点,我们有信心可以攻克或者解决这些难点和痛点,所以毅然决然要做这样一番事业。”温琦说道。
对于初次创业者来说,前进的每一步都面临着挑战。温琦深知,潜心搞研发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只有将技术和人才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从对接高校相关科研任务起步,并逐步开始承接山东省重点项目;他将海研打造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并率先在业界提出建立“校企联合培养计划”,以此来培养高层次海洋观测复合型创新人才;他带领团队参加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通过竞赛拓展鼓励与竞争并存的海洋圈子,广结志同道合的创业者。
这些年,海研电子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涉海产品,已获得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围绕海洋立体观测监测方向,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专利覆盖,营业收入年增长率达到80%,去年营业收入近亿元。谈到未来,温琦满怀期待,“我们的愿景就是把海研打造成一个标杆式的海洋装备研发企业。”

“波浪精灵”国内先行
通过海洋观监测获取研究数据,是海洋安全保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保等实施的关键基础。然而,我国的海洋观监测技术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在海洋传感器、观测装备和观测网络等诸多方面长期缺乏话语权。
行业痛点是温琦一开始便意识到的问题。“第一次接触到海洋观监测领域,发现从传感器到各种平台再到通讯卫星,用的都是国外设备,这是我国过去二十多年的短板。”温琦直言,也正是因此,海研电子自始至终都在潜心做研发、做产品、做口碑。
在海研,“百川赴海,研精究微”是温琦一直倡导的企业文化。所谓研精究微,就是将细小的技术突破形成一系列小技术上的知识产权,这一点尤其关键。温琦解释,“很多技术在陆地条件下看很简单,但是如果要把它们移植到海上,其中有很多细节技术很难解决。”
从细微入手,按点逐个攻破。近年来,海研电子凭借过硬的核心技术,日益被业内所认可。2019年9月,海研电子自主研发的漂流波浪浮标——“波浪精灵”,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登上“东方红3”船,成功在黑潮延伸体海区布放。其中编号为“165”号的“波浪精灵”通过188天的海上“漂流”,于2020年1月9日凌晨成功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抵达西半球,稳定传回现场观测数据,取得中国海洋观测类技术新突破。“波浪精灵”观测到的原位数据,证明了海表面流场会显著改变海浪的波高特征,研究形成的论文在海洋界权威期刊《Deep Sea Research Part I》发表。
“以前的海洋设备偏向进口,这种小型浮标多是从国外购置。我们由算法和材料入手,着力于数据回传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自主研发了这款‘波浪精灵’。”温琦介绍,投入使用的设备已实现18个月的有效观测并还在继续工作,设备最远到达太平洋夏威夷海域北端。
目前,海研电子推出的产品已有200余个。在这些产品中,既有全国首套能在水深6000米以内的海底长期连续工作的深海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此观测系统获得山东省首台(套)关键技术装备认证,也有全国首台浮标用无人值守绞车。
已进军智慧水产领域
海洋为海研电子提供了最早的成长沃土,下一步,海研电子也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深耕海洋。
2021年,海研电子成立潍坊产业化基地,产业涉及智慧水产养殖领域。“我们的优势是传感器,这可以应用在海洋牧场等领域,为其进行相关数据的观测提供数据支撑。”在温琦看来,海洋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企业在努力做好第二产业之余,也应该积极开拓第一产业。
这些年产品技术积累,也会成为企业进军智慧水产的有力助推。温琦以企业研发的营养盐传感器产品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用于及时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由中科院与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果。
以往监测营养盐数据,需要人工取水后到实验室进行试验。而这台营养盐传感器则完全模拟手工法操作,将其投放到监测水域后,即可实现设备自动化实时监测,并同步传回监测数据,并且仅靠1台仪器就可同时高质量完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硅酸盐等5种营养盐的原位在线监测。
据了解,海研电子研发的智能网箱系统涵盖养殖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牧场雷达防盗系统、智能喂养系统、智慧海洋牧场可视化监测系统、海洋生物光学识别系统等多个智能系统,可结合水下环境数据、地质数据、地形等,实现水下环境的可视化监测,进行实况视频监控养殖网箱和预警船只。
目前,海研电子的智能网箱系统已在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多个海洋牧场开展应用,总覆盖面积近3万余亩。
温琦常说,海研与青岛的关系就像鱼儿和大海,鱼儿为大海创造了价值,大海也为鱼儿提供了无限可能,“一切只是开始,希望在未来,当人们提起青岛的名企时,不只海尔、海信,还有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