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4-ICF2022

半岛都市报

ICF2022
2022年07月25日

青岛、成都、杭州、广州,谁是未来“版权之城”?

一场版权互联的文化盛宴,一个IP赋能的创意世界,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新注脚

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吕华

7月22日~7月24日,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下称“版交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传递古典匠心之美的“山东手造”展区,黑科技让情绪立体可感的“科技创新”展区,“喜羊羊与灰太狼”带你梦回童年的“版权授权”展区……这个仲夏之约,高朋满座的青岛再次因版权而万众瞩目。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到产业端,版权产业是指生产经营具有版权属性的作品或产品,并依靠著作权法和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版权产业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回首来时路,青岛已经在版权产业坚持求索了十余年。版权产业为何如此受重视?又具备怎样的发展潜能?全国视角来看,版权产业该如何赋能不同行业协同发展,成为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点?

>>>软硬兼顾
版权赋能现代城市发展

提及版权产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大概还停留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对创作者的保护”,然而当代语境中的“版权产业”,定义却远不止于此。
“版权产业是围绕版权和版权作品而形成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版权产业的产业链条很长,覆盖面很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几乎每个场景都有版权的存在。”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安波如此表示,在他的观点中,版权是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角色,大到一个文创IP、一部影视作品,小到一个杯子、一段文字,都可以拥有版权。
版权能够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也正是因为版权包罗万象,版权产业才能成为既跨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视听经济、互联网经济等多种现代经济,又与体育、科技、旅游、地产等传统产业深度交融的特殊存在。
“版权产业兼顾多种经济的特点,从宏观角度来看,版权产业是链接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安波表示,以版权产业为核心,推动文化和工业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数据就是最直观的佐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0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7.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占GDP的比重为7.39%,版权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升。
聚焦到城市个体,版权产业的“助攻”则更为具象。以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成都为例:自2012年成都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中国软件名城”以来,软件产业就成为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布局,而软件产业的发展,又恰恰离不开版权产业的保驾护航。
据了解,为促进软件企业创新,成都将软件著作权登记纳入《成都市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同时又将正版化工作与促进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将优质“成都造”软件产品纳入全市软件正版化目录。在版权产业的加持下,2020年成都全市软件业务收入4013.3亿元,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排名副省级城市第五。
赋能经济增长的硬核力量已毋庸置疑,推动城市创新的软性实力也是必须要强调的关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版权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对此,版权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曾针对版权产业经济贡献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版权产业是以大量中小微创业型企业为依托,持续吸引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从产业布局来看,上海版权产业正在加速推进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新兴产业形态,聚焦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特点,着力开拓发展新领域、新业态,开辟网络视听、数字阅读、移动游戏等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
由此可见,版权产业正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切入点。诚如安波所总结:“版权经济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性的产业形态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

>>>他山之石
四大示范城市全面起势

既然版权产业的“身份”如此重要,那该如何进行版权产业的建设与保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版权示范城市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以成都为例:2014年,成都举办第一届“成都创意设计周”,通过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创意设计头脑风暴、全球彩绘大熊猫、创意成都奖、大师设计成都等8大活动,配合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
截至目前,连续五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已累计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创意设计机构和专业设计人士参加,共征集创意设计奖项作品13000余件,累计展示创意设计作品超15万件,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据今日头条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创意设计周”的影响力位居全国前三,凭借创意设计周,成都已在中西部地区树立起创意设计产业全国知名品牌。
立足于良好生态营造的杭州和聚焦产业发展的广州,都将版权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产业集群的建设上:杭州版权核心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先后建成了滨江数字出版核心园区、数字娱乐出版园区等八大园区,成为全国数字出版“双百亿”基地之一。2020年,基地汇聚数字版权企业449家,从业人员2.51万人,企业年营业收入实现179.3亿元,同比增长7%,成功培育出咪咕、天翼、华数、网易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版权品牌企业;
广州也集聚版权资源要素,建设和培育了一批版权相关产业基地和园区,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版权贸易基地、7家省级版权兴业示范园区和25个省级版权兴业示范基地。2020年,广州市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2476.8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9.90%,高于全国版权产业比重2.51个百分点。
作为北方地区版权经济建设的重镇,青岛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版权示范城市”(青岛市与即墨区)称号的城市;早在2013年,青岛便经国家版权局审批设立了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东、西区);也是从2013年开始,“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由地方政府承办的国际性版权交易展会正式举办,通过过往四届、近十年时间的持续打造,展会不断推陈出新、聚合各类优质版权资源,成为青岛链接世界的城市新名片。
数据统计,十年间,青岛已通过版交会成功吸引包括欧美、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企业1500余家,实现版权项目交易120余项,达成意向签约交易额263亿元。美国大嘴猴、辛普森一家,韩国盼酷,芬兰愤怒的小鸟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参与品牌授权,韩国KBS广播电视台、齐鲁银行等资本先后参与战略投资。
独特区位优势、雄厚资源禀赋、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定位清晰成为青岛版权能够在众多城市包围中越众而出、抢占先机、立于“风口”的关键因素。乘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颁布实施的东风,青岛版权产业发力科技创新,将区块链、互联网+等技术纳入版权领域,今年1月份,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音乐版权全产业链交易服务平台”项目成功入选由中宣部、国家网信办等18部门联合授予的“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运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打造音乐和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突破与创新。
无论是知名品牌的建设与打造,还是相关企业的引进和聚集,做好版权工作绝非一日之功,而放眼全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版权示范城市的版权产业建设已全面起势。

>>>先发优势
青岛正绘成“微笑曲线”

翻开中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卷轴,最早一批布局版权产业建设的城市名单中,必然会有青岛的名字。
青岛的版权产业发展起步较早。2011年,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作为第二个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中心成立第一年,便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海信等10余家知名企业和协会签约,服务青岛市企业500多家,注册版权(软件)120多件,专利商标代理100件以上。
牢牢占据先发优势后,2013年,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跻身全国版权产业综合性权威机构排名前三,并成功当选“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轮值主席。也是在同一年,依托于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成功举办,面向全球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聚合优秀版权项目的平台自此诞生。
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迂回曲折,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岛版权产业也渐渐暴露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