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7-城事关注

没有这块石头,就不叫“石老人”

本报报道引来多方关注,专家学者支招保护和深度开发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19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5月13日,本报A06版以《海蚀柱时有坠石 石老人盼“查体”》为题进行报道。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如果石老人景区缺少了海蚀柱,就不叫‘石老人’了……”5月13日,半岛都市报A06版以《海蚀柱时有坠石 石老人盼“查体”》为题,报道石老人海蚀柱时有坠石,而且中间部位“心”形洞近年来愈发扩大,如果不加以诊断并进行干预,这一山东沿海少有的自然景观或在多年后消失。
  报道通过半岛全媒体传播后,引来澎湃新闻、新浪、大众网、海报新闻等主流媒体转载并传播,阅读量近百万。连日来,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游客、学者时,他们均认为石老人海蚀柱亟需保护。

立体传播引百万阅读量
  5月13日,半岛都市报A06版以《海蚀柱时有坠石 石老人盼“查体”》为题,报道外地游客在景区的遭遇。当时,游客在石老人海蚀柱下方游玩时,突然有石块和石片从上方坠落,见此情景家长抱起孩子迅速撤离。
  在报道外地游客遭遇的同时,也有多名市民表示,石老人海蚀柱不但时有坠石,而且中间部位“心”形洞近年来愈发扩大。半岛全媒体记者发现,“心”形洞周边确有石头开裂,如果不加以诊断并进行干预,这一在山东沿海少有的自然景观或在多年后消失。
  报道通过半岛全媒体传播后,引来澎湃新闻、新浪、大众网、海报新闻等主流媒体转载并传播,阅读量近百万。海量传播与阅读,也引来众读者的评论。
  有读者评论称,海蚀柱尽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在这样一个公共场合,掉石头涉及的是公共安全,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果因不重视,引发安全事故,损害的不光是受害者的利益,还是一个地方的形象。
  “石老人景点我经常去,掉石头可不是小事。吓人!”网友刚然留言道。
  网友小岛评论称,“这些年我也隐约发现那个‘心’形洞越来越大了,如果当前不采取措施,石老人迟早会断裂,届时石老人真就老去了。”
  还有网友建议,“对于这样一个自然景点,真该出台一个规定加以保护。”

“就是奔着海蚀柱来的”
  5月17日,半岛全媒体记者再次来到石老人景区,因为正值涨潮,众多游客只能远观石老人海蚀柱。海岸边,不少游客搭建起帐篷,在此乘凉、听海浪、观海涛,还有年轻游客在搭建起的帐篷内就餐。
  记者注意到,不少帐篷外都有小桶、铲子等供孩子玩的工具。
  “石老人这个景点不光是孩子们喜欢,我们做父母的也很喜欢。”一名市民告诉记者,“其实来这个位置,就是奔着这块立在海里的海蚀柱来的。”
  一名外地游客表示,如果石老人景区没有了这个海蚀柱,完全就没有特意来这里的必要,海蚀柱给这片海滩赋予了灵性。
  “退潮时,围拢在海蚀柱身边,在它的脚下找螃蟹,逮小虾。”游客陈先生说,“这种感觉很好,尤其是孩子很喜欢。”
  一名常来此游玩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也知道石老人海蚀柱掉石块和薄石片的情况。“石老人掉石块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的风吹雨打;二是海边的空气盐分高,空气中的盐分和海水长期对海蚀柱进行腐蚀;三是海蚀柱上端生长了一些小型木质植物,也会加剧石头开裂。”这名市民分析道。
  “海蚀柱上的木质植物,也给海蚀柱增添了灵性。”这名市民认为,尽管小型木质植物加剧了海蚀柱老化,但是不希望去破坏它们,应当在此基础上对海蚀柱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