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5-城事关注

半岛都市报

城事关注
2021年12月06日

小学初中体育课,每天一节

力争2025年全部掌握游泳技能 下届初一学生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

新闻    时间:2021年12月0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12月5日,山东省集中发布劳动教育、美育教育、体育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半岛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山东省要求大中小学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自2022年起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科目考试分值占比,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自2022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为考生录取限制条件使用。

>>>体育
每天体育锻炼2小时

加强学校体育是社会共同呼声,希望体育课可以在校园硬气起来,真正提升孩子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次发布体育工作方案当中明确,调整课程设置比例,逐步增加体育课时。到2022年,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将体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开设研究生体育公共课程,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
明确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使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普及游泳教学,力争到2025年让每一名中小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学生每天校内中等强度及以上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合理安排校外体育锻炼时间,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到2022年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确改进初中、高中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推行“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自2022年起,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科目考试分值占比,同时探索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据了解,青岛实施中考改革新政后,采取“3学科分数+2组等级”录取形式,即语文、数学、英语科目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其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已经纳入第一组合,总计60分,采取过程评价和目标效果评价,推动家庭提升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课,希望帮学生练出一副好身板。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一位老师介绍,学校坚持每天户外运动一小时,一周三节体育课雷打不动,还设置竞技类、益智类、团队合作类等项目,如同“体育超市”一般满足学生多元锻炼需要,“体育课程上的充分保障,可以让学生多元受益。”
此外,方案明确配齐配强体育师资,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购买社会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解决体育教师短缺问题。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建设500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健全优秀体育人才招生、训练、培养“一条龙”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

>>>美育
普高累计不少于108节

在学生全面成长的道路上,美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美育方案要求落实美育课时,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普通高中阶段累计不少于108节;中职学校必修课程累计不少于72节。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2个学分方能毕业。
方案在美育课程设置方面要求,中小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美育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鼓励高校开设跨学科美育课程,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记者了解到,我省还将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深化小班化教学、走班制、长短课等改革成果,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艺术特长。“十四五”期间,全省评定省级美育特色学校500所。各学校还要组建合唱团、乐团、戏剧社、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学生艺术团。
引人注目的是,自2022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确定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为考生录取限制条件使用。记者了解到,此前青岛已经将艺术学科纳入中考,艺术学科考试由过程评价和专项测试两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其中,过程评价成绩占30%,专项测试成绩占70%。成绩呈现方式为“合格”和“不合格”。第一、二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的各类招生班,所录取考生的艺术(音乐和美术)科目须达到合格等级。
“家长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培养,不能仅仅是抓好文化课就足够了。”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她认为重视美育很有必要,以中考指挥棒推动家庭重视,最终会作用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劳动
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

劳动教育方案则明确了教育内容,同时要求建设课程体系,大中小学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普通高校明确依托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
方案提出,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承担擦黑板、分午餐、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等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方案还提出,分年级建立家庭劳动清单,帮助学生每年学会1~2项家庭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劳动习惯。记者了解到,方案明确专兼职结合配备劳动教育教师,为中小学配备必要专任教师,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请设置劳动教育相关专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劳动教育正成为学校靓丽的风景线。崂山区实验学校一名老师说,除了班级岗位人人有、家庭责任自己担、特定节日促劳动等举措外,学校专门开辟了劳动基地和24节气园,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结合,每年举行“科技节”主题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全校亲子科技擂台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石老人小学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打造起了“劳动田”“感恩田”“四荒地”,充分利用校园、家庭和社会条件,为孩子们打造起了劳动教育的大天地。
“比如各班级打破常规开发班级劳动岗位,在学生的假期作业清单中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引导学生参加文明创城、垃圾分类、文明交通、爱心帮扶等不同内容的志愿服务,还开发了‘游学课程’和‘四季课程’,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为孩子打开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大门。”这名老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