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7-城事关注

家属可亲手将骨灰放入大海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7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海葬,只是绿色殡葬改革的一个开始。青岛海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从大规模、单一集中的集体大规模海葬走向常态化、小规模、个性化的多元模式,从单纯海葬走向了“葬”“祭”并重,从最初以本地市民为主到覆盖全国,并已与济南、潍坊、淄博、呼和浩特等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骨灰海葬可减免1000元
1991年8月28日,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在报纸刊发《关于将骨灰撒向大海的公告》,意味着这座城市正式迈出殡葬改革的实际步伐。1991年10月31日上午9时,青岛首次公开海葬举行,150余位亲属将55位逝者骨灰撒向千顷碧波。
青岛海葬最初每具骨灰收费280元,随着物价上升升至500元,2010年8月4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实行骨灰免费撒海的通知》,通知自2010年10月1日起,青岛市对本市常住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500元费用。至此,市民的认可度逐年攀升。
2017年8月21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财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骨灰海葬有关政策的通知》,每具逝者的骨灰海葬减免标准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从2010年10月至今,已累计为本市户籍海葬故人减免海葬费用1300余万元。

不止春秋两季,可“定制”
伴随着参加海葬的百姓越来越多,每年春秋两次、几千人参与的大规模集体海葬承载量已达极限。2016年下半年起,青岛市殡仪馆开始对持续近26年的海葬开始全面改革:改每年春秋两次的大规模集体集中海葬为春秋两季的常态化、小规模、多样化海葬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海葬形式供群众自主选择。
在骨灰入海和海葬骨灰容器方面,最初青岛海葬是采用纸盒装骨灰,在船尾绑一个铁质漏斗,当船到达预定海域后,家属依次将骨灰从漏斗倒入海中,骨灰由于不能及时吸水容易漂浮在海面上。后来,又采用泥沙制成的白色可降解环保莲花坛盛装骨灰,为把骨灰坛放入海中,请相关厂家专门研制了特制金属吊笼,每个吊笼可以装6~8个骨灰坛。在预定海域将骨灰坛装入吊笼,然后工作人员把吊笼从船舷缓缓下放至海面,用长长的金属铁钩钩住笼子来保持平衡,一人用钩子触动机关以打开笼子底,把骨灰坛放入海水中。然后再把笼子提到船上,再装骨灰坛……
2016年,青岛市殡仪馆多次研究讨论,最终让厂家研制出带孔可以拴绳的骨灰坛,这样家属不仅可以亲手把亲人的骨灰放入大海了,而且家属分散在船舷上,骨灰坛入海后都会隔开一定距离,方便家属撒鲜花和凭吊。

与五市合作,区域覆盖全国
目前,青岛海葬已经从最初以本地市民为主到覆盖全国,并与济南、潍坊、淄博、呼和浩特等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3年至今,与济南、淄博、潍坊、日照和呼和浩特五市合作海葬逝者1633人。近5年,外地在青岛集中和有组织的海葬数量占到了15%。在海葬覆盖区域上,青岛海葬已经覆盖到国内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在海葬祭扫服务方面,为解决青岛海葬重“葬”轻“祭”的问题,2017年10月31日,青岛市殡仪馆开展了以“让大海带去我们的思念”为主题的青岛市首届海上生态祭祀活动,开启了青岛海葬“葬”“祭”并重的新篇章。目前,殡仪馆内的生态人文公园内建设海葬纪念设施也已经建成,更加方便了群众纪念海葬亲人。

除了海葬还有陆地生态葬
除了海葬,青岛市殡仪馆还推出陆地自然葬等绿色生态葬。记者从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了解到,现青岛市年度不保留骨灰生态葬2500具左右,占市殡仪馆年度火化量的19%。因推行绿色祭扫,每年所减少二氧化碳和有毒物质排放更是不可估量。
2018年12月1日,以“绿色让生命更美丽”为主题的陆地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正式开启。在文明与自然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仪式中,20位逝者的骨灰在生态人文公园有序安葬,标志着以树葬、草坪葬、花葬为主要形式的不保留骨灰陆地生态葬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继1991年青岛海葬开展以来,青岛市节地生态安葬的又一个里程碑,影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