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5-人文青岛

半岛都市报

人文青岛
2021年10月25日

山连着山

神奇山下神话洞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在嘉定山南麓,还有一个村庄在老四方名气较大,那就是小村庄。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即墨县志》中,与四方村、海泊村、吴家村等一起标注为“七乡村庄图”。据史料记载,自明代初期,四方村和小村庄就有人居住。当时,有几户人家聚居在今嘉定山南麓,称小村庄。由此可见,小村庄不仅是四方最早的一批村落,也是青岛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域之一,这里有鬼子茔的旧址,曾经是一战期间德日对抗的战场,抗日战争时期村里也出过抗日英雄,而且,小村庄附近的南山还因为有过传奇故事,建成神话洞,名噪一时。
小村庄的志碑上记载了小村庄的起源,上书:“明朝永乐元年(公元一四零三年),有赵姓人氏从云南迁至山东城阳苇苫村,又由苇苫村迁入本地西洼。继后有徐、黄、辛三姓相继迁入东洼、东北洼。以农、渔为生,聚居通婚,人丁繁衍,渐形成小的村庄,故取名小村庄村,沿用至今。”
前面提到,在嘉定山南麓的坡地上,有“鬼子茔”的记载。至于具体的地点,有多处的说法。
居住在此地的滕学臣先生称,在小村庄东边有三处“鬼子茔”,埋的分别是一战时期战死的外国士兵、曾经在大英烟厂工作过的英国人以及信奉耶稣的中国人。
第一处原址在重庆路南边、山东路北端西侧,埋葬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青岛战死的德军和日英联军。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曾在小村庄南侧的南山上建立防御工事。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在小村庄西山附近架起了加农炮,向着南山开炮,有的炮弹还越过山头打进了村民家中。“那时候我姥爷家兄弟刚分家房屋就被炮弹击中炸毁。还好当时村里的人都出去逃难,房子是空的。”战役过后,德军遭到重创,阵亡的士兵被从南山上抬下来,在小村庄村河北岸架火焚化埋葬,埋在了山东路北端西侧。据村民们回忆,那墓地没有外墙,墓碑排列得很整齐。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把这里建成公园,种花植树,命名为“东花园”,但附近老百姓却一直叫它“鬼子茔”。
第二处位于山东路北首东边、重庆路南侧。这块土地是被大英烟草公司购买来安葬英籍职员的,所以小村庄的人也都叫它“英国茔”。“因为英国人不住这边,所以当时他们雇了小村庄上一个叫王元的人专门去看守,好处就是看着茔,里面的地都给他种。”滕学臣听母亲说过,守墓人王元当年只能从英国人手里拿到很少的工资,只是那“英国茔”范围之内的耕地都由他来种,收获的庄稼归他所有。再就是每年英国人都会在春天来扫一次墓,会从市里带些礼物送给他。“那时候英国人每次都是开小汽车来,那个年代本来看外国人就稀罕,小汽车就更没见过了!所以每到英国人来扫墓的时候,小村庄里的老老小小都爱跑出来看热闹。”
早在1898年,就有德国传教士来青传教。而位于瑞昌路以东约200米处,重庆路以北的一大片山坡地就是第三处鬼子茔,实际上埋葬的是中国已故信徒。
附近的南山以及不远处的嘉定山,养育着小村庄人,他们上山砍柴,山沟打水,为生计而劳作着。南山距嘉定山仅有几百米,曾经被村民称为凤凰山。居住在附近的文史研究者刘锦女士说,南山边有一条大沟,在水流转弯处有一块大石崮兀立沟边,于是传说的故事中就出现了一只凤凰,它看中了小村庄这块风水宝地,不忍离去,竟然幻化成了石头,石崮为头,山脉为身体,凤凰山便由此得名。清朝年间,小村庄赵氏出了个秀才,赵秀才希望自己能够考取功名,就把“凤凰山”改称为“红顶子山”,以保佑他能够官运亨通,戴上红顶子。不过,这两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唯独神话在南山公园留了下来。
还记得当年红遍青岛的神话洞吗?
神话洞位于鞍山二路41号,坐落在南山公园地下,可同时容纳2000人参观。神话洞1991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当时人称“一山(崂山)、一海(前海一线)、一洞(神话洞)”,因此神话洞建成初期曾是青岛的一张名片。神话洞入口处为重达十几吨的青铜浮雕,地下参观路线总长近千米,建筑规模宏大,开放以来受到了游人的普遍赞誉。洞内由盘古开天地、远古神话、天上人间、海底仙境、冥府惩恶、神话戏剧、聊斋故事7大部分80多组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组成。场景分别由雕塑、绘画、舞台美术及声光电、机械传动等精制而成,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神话洞在开始三年人气最旺,总收入超过1200万元,平均每天门票收入能达到1万元,在那个年代可以说非常可观了。但之后,由于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游客越来越少。从1995年开始,神话洞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从刚开始的数千人下降到不足百人,到后来几乎没有人参观。2009年11月,神话洞地面建筑被拆除,门口的盘古浮雕被移往南山公园,也算给一代人留下些许的记忆……
走出嘉定山公园,又进入了居民区,适逢重庆路上的小学放学,熙熙攘攘。在人群中回望嘉定山,再次感受到山林公园与市民的亲近与和谐,这应该就是政府打造山头公园的良苦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