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4-人文青岛

半岛都市报

人文青岛
2021年09月13日

鱼山路5号

门内门外风云起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鱼山路起起伏伏,留下了当年山大师生进步的脚印、愤怒的呐喊。
鱼山路5号是中国海洋大学。门口对着的这栋大楼,铭记着一个重要的日子。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于是山东大学把这栋楼命名为“六二楼”。
抗战胜利前,这栋楼是日本中学的主体建筑。“六二楼”建成于1920年,由日本建筑师三上贞设计,公和兴营造厂建造。为延续城市建筑的风格,设计样式是德式。
据有关资料记载:此楼为砖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立面对称,中部入口作门廊,三大开间高起,呈山墙形,山墙面高起二壁柱,中开三圆拱券窗,两边各开小窗形成虚实对比,由凸面乱石镶嵌和花草纹雕饰;其后屋顶竖立高耸方塔楼,上覆四坡瓦顶,强调了中轴线,雄伟庄重,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建筑。
抗战胜利后,日本中学和山大校舍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占用。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强烈抗议,要求收回校舍。赵任命周钟岐为国立山大复校筹备主任,先期抵达青岛。周利用舆论,给美军施加压力。迫于压力,美军才将校舍和原日本中学一并交给了国立山东大学。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大学进步师生爱国斗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最先参加的是“费筱芝事件”后的反甄审运动;先后组织了三次反对美国士兵暴行游行;“六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9年,山大师生反对学校南迁,6月2日,青岛解放,山大获得新生。王哲、罗竹风等率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8月,校长赵太侔去职,由理学院院长丁西林(丁燮林)任校务委员会主任,代行校长职务。不久,华岗接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并入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青岛解放初期,“六二楼”作为山东大学的行政办公楼。华岗在山东大学任职期间,同他一起工作的副校长童第周、陆侃如,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史专家。有一段时间,他们都在这栋楼里办公。
徐瑜在华东大学并入山大后,担任校长华岗的秘书。2020年11月25日,记者走进福山支路28号“山东大学教职员宿舍”徐瑜先生的家中,听他讲老山大的故事。他说,“六二楼”作为山东大学的行政办公楼,华岗有一间校长办公室,副校长童第周和陆侃如在另一间办公室,桌对桌。当年在福山支路28号挖小鱼山北麓,建了三栋教职员宿舍楼。徐瑜请华岗题写,华岗说,陆侃如先生的书法好。于是,徐瑜请陆侃如题写了“山东大学教职员宿舍”,如今陆侃如的书法留在福山支路28号大门两侧的石柱子上。九十多岁的徐瑜先生笑着说:“这可能是陆侃如先生留在青岛唯一的墨迹,除了我,没有人能讲清石柱子上刻字的来历。”
“六二楼”背后,是“胜利楼”。“胜利楼”的名字也与青岛解放有关。据于长江先生文,“胜利楼”原来就是日本中学的学生宿舍;在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山东大学的办公楼和医学院的教学楼,旁边的“六二楼”地下室就曾作为医学院学生解剖尸体的地方。
青岛原来有一条蓬莱路,从福山路到大学路。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山路入口不知何故封上了。蓬莱路就消失在海大鱼山校园中了。
从鱼山路5号海大校门,可以看到王蒙题写的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可以容纳各种学术思想,创造新的思想。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一所大学遵循科学规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脚踏实地,走得更远。
海大从鱼山路出发,有了麦岛附近的浮山校区,有了崂山校区,已经跨过胶州湾,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区大学城开疆拓土。望着鱼山路5号,海大校门,凝视着樱花树下的“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石,这是大学发展之道,大学发展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