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QB07-点亮新中韩

半岛都市报

点亮新中韩
2021年04月16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真探[A03]真探[A04]城事新闻[A05]城事教育[A06]城事看点[A07]城事动向[A08]广告[A09]城事社会[A10]文体新闻[A11]文体体彩/关注[A12]广告[A13]教育周刊[A14]升学攻略[A15]升学攻略[A16]升学攻略[A17]升学攻略[A18]消费周刊[A19]消费品味[A20]视点[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L09]莱西新闻[L10]莱西新闻[L11]莱西新闻[L12]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03]市南社区报[QA04]市南社区报[QB01]点亮新中韩[QB02]点亮新中韩[QB03]点亮新中韩[QB04]点亮新中韩[QB05]点亮新中韩[QB06]点亮新中韩[QB07]点亮新中韩[QB08]点亮新中韩[QC01]市南社区报[QC02]市南社区报[QC03]市南社区报[QC04]市南社区报[QE01]市南社区报[QE02]市南社区报[QE03]市南社区报[QE04]市南社区报[QF01]市南社区报[QF02]市南社区报[QF03]市南社区报[QF04]市南社区报[QG01]市南社区报[QG02-03]市南社区报[QG04]市南社区报[QJ01]市南社区报[QJ02]市南社区报[QJ03]市南社区报[QJ04]市南社区报[QK01]市南社区报[QK02-03]市南社区报[QK04]市南社区报[QM01]市南社区报[QM02-03]市南社区报[QM04]市南社区报[QN01]市南社区报[QN02-03]市南社区报[QN04]市南社区报[QP01]市南社区报[QP02]市南社区报[QP03]市南社区报[QP04]市南社区报[QQ01]市南社区报[QQ02]市南社区报[QQ03]市南社区报[QQ04]市南社区报[QS01]市南社区报[QS02]市南社区报[QS03]市南社区报[QS04]市南社区报[QS05]市南社区报[QS06]市南社区报[QS07]市南社区报[QS08]市南社区报[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Y09]城阳新闻[Y10]城阳新闻[Y11]城阳新闻[Y12]城阳新闻[Y13]城阳新闻[Y14]城阳新闻[Y15]城阳新闻[Y16]城阳新闻[ZA01]金家岭新闻[ZA02]金家岭新闻[ZA03]金家岭新闻[ZA04]金家岭新闻[ZA05]金家岭新闻[ZA06]金家岭新闻[ZA07]金家岭新闻[ZA08]金家岭新闻[ZD01]浮山闻汇[ZD02]浮山闻汇[ZD03]浮山闻汇[ZD04]浮山闻汇[ZE01]市北新声[ZE02]市北新声[ZE03]市北新声[ZE04]市北新声[ZE05]市北新声[ZE06]市北新声[ZE07]市北新声[ZE08]市北新声

怀念母亲

新闻    时间:2021年04月1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王立欣

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放在一个榆树皮做的针线盒子里。灯光在寒夜中摇曳,油烟袅袅上升。
母亲盘腿披衣坐在灯旁给家人缝补着衣袜。被褥已铺好、孩子们各自坐在自己睡觉的位置。以求在钻进被窝时能有点温暖。
突然“砰”的一声被惊醒,声音发自楼上,刚才的情景原来是在做梦。
此时睡意顿消,干脆披衣离床到阳台,眺望夜空。窗外,夜色阑珊,万籁俱寂,一勾冷月挂在西南天陲。
刚才梦中的情景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了,母亲生前的一些生活片段,逐渐在脑海中浮现。
母亲老家是云头崮村。我姥爷兄弟四人,父母早亡。四兄弟迫不得已,挑着担子投奔到侯家庄的他们姥娘门下。
他们的姥爷可怜四个外甥,孤苦伶仃。便全力将他们抚养长大,并各自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我姥爷排行老三,上过几年私塾,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路一家商号为“三盛永”的粮店当会计。逐渐生活有了起色。盖了五间房子,置办了几亩地。养育了母亲他们兄妹六人,日子过得尚可。母亲姊妹三人相继出嫁。
谁知好景不长。“七七事变”后,到处民不聊生。再加上荒年,姥爷、大舅、三舅相继病饿而亡。二舅去海州去做学徒也不知所踪。
母亲一生身体柔弱,脾气温和。和绝大数普通家庭主妇一样,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生养了我们兄妹六人。在记忆中,母亲对子女从不大声呵斥、责骂。遇事对我们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和邻里关系也是和睦相处。从而也赢得了邻居的尊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父亲在外地,家中没有劳动力挣工分,在生产队只能分配基本口粮,根本不够吃的,一九六一年,我初中毕业,马上就生产队干活,只顶半个劳力。挣得那点工分所分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
母亲为了不被饿死,把所有能撑起肚皮的东西都加工吃了。如把只能用来烧火的地瓜蔓粉碎后和野菜搅拌一起蒸着吃,甚至把搁棚上用来盖地瓜的陈年豆叶都粉碎吃了。
那几年,多亏二妹三妹放学后就结伴到山上去挖野菜。回来后母亲就切碎,反复淘洗,实在剜不到可吃的野菜,妹妹就弄回一种叫“高丽棒子”的野菜回来。
母亲淘洗后,掺上一点苞米面,由于特别苦、涩,实在难以下咽,几天后酸了,母亲不舍地扔了,就用水浸泡、绞碎,又多加上一点苞米面重新蒸熟,这一来口感变了。不亚于现在吃饕餮大餐。
弟弟幼小,尚在吃奶。母亲奶水不足,饿得跟在母亲身旁,用稚嫩的声音说:妈,把我饿的。母亲只好狠心给他断奶。只能用煮的九成熟地瓜干喂他。
荏苒时光,社会条件逐渐变好。我们这一代也都长大,但母亲却又满头青丝变成满头银发腰背也弯了。走路也是步履蹒跚。好在物质生活上,再也不用操心、发愁。能舒心地颐养天年。
在母亲最后几年的时光里,精神愈加不济。有时在和她闲聊的过程,她会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心头不由掠过一丝悲凉。噢,母亲真的老了。说话也特爱唠叨。有时我们嫌她话多,也并不放在心上。这大约老人都有这种习惯。
母亲在八十七岁那年,提前毫无征兆地突发心脏病。在医院抢救,最终回天无力,只半天时间就永远地离开我们。
母亲为了家庭子女,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母亲去世已经十三年。但每当听到那首“母亲”的歌曲时,不禁勾起对母亲的思念而潸然泪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祀各纷然。一年一度的清明快到了,到母亲的墓前敬献一束鲜花,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愿母亲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