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4-奋斗2021

半岛都市报

奋斗2021
2021年01月16日

让蓝领人才激活城市创新活力

市人大代表张大伟:应出台面向实体制造业企业的“蓝领计划”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1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市人大代表张大伟
市人大代表刘文俭
市人大代表隋金凤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雪 白菊 李晓哲 徐杰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青岛市将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创新创业生态,全面建设创业城市,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一座城市的活力主要是靠年轻人来展现,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年轻人才,才能让城市持续地迸发青春与活力。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人才争夺大战日趋白热化,众多城市的人才政策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青岛市人大代表、汉河集团董事长张大伟说,“虽然抢人才大战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燃起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落户、补贴等利好政策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需要更多蓝领专业技能人才来转化生产力,因此以实体制造业为主的人才供需匹配尤为必要和迫切。”
张大伟表示,近年来青岛市相继出台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人才创新创业等一系列含金量更高、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但对实体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特别是蓝领专业技能人才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以工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企业无法为引进的技能人才获得实质性政策支持。
在张大伟看来,当前蓝领人才引进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人才认定问题。目前人才认定的各项政策主要依据学历和职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学历要求并非第一要求;实体制造业企业中专业领域的蓝领人才,在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但由于学历、职称等不符合现有的人才标准,无法享受政府人才政策。
第二,蓝领人才覆盖范围和政策力度问题。目前青岛市蓝领人才仅划分13个重点产业47种工种,相关政策局限人才落户、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且个别行业受区域影响未列入工种范围,例如,电线电缆制造工已列入国家名录,但未列入青岛市名录。对实体制造业企业而言,一方面加大自主培训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引进外来高技术人才,这两种方式企业付出较大,而外来的高级蓝领人才的住房、生活、入学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只能私下协调解决人才诉求。
针对上述问题,张大伟建议,“首先,应当树立企业是人才引进主体的意识。企业是对人才最主要和最迫切的需求方,改善专业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政策倾向。对于企业与职业院校、技校展开校企合作,招生即就业,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企业支出给予补贴,对吸纳就业的给予企业入职三年内的保险补贴和岗位培养补贴。其次,出台面向实体制造业企业的‘蓝领计划’。在当前人才体制和政策环境下,增加支持引进集聚适用性关键人才政策,建议放宽无高等学历(大专以上)、无中级职称或技能证书等级偏低者,但具有高水平实操技能的专业型人才的落户限制,不断提升实体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助推企业科技创新。第三,普惠‘首席技师’、‘工匠’制度,让企业都有自己的‘首席’、自己的‘工匠’,树立榜样,政府鼓励宣传报道,让传统行业、传统手艺得到传承。同时,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入职业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建设有青岛特色的蓝领公寓,为本市双招双引提供有力保障。”
多措并举,培育青年企业家 市人大代表刘文俭:创业之城建设,青年企业家是生力军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白菊 王雪 李晓哲 徐杰

“青年企业家是社会创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企业家是‘搞活一座城’的需要,”市人大代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主任刘文俭认为,打造青春之岛、建设创业之城需要抓好创业队伍中的“关键少数”,企业家是经济领域的关键少数,而45岁以下的青年企业家是这一关键少数队伍中的生力军,他们拥有旺盛的精力、前沿的知识、创新的精神,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主导者、领航者。
针对青年企业家队伍培育的问题,此次两会,刘文俭从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多方参与,大力加强青年企业家培育工作,“青年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青年企业家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党委、政府、共青团组织、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刘文俭建议成立“青岛青年企业家培育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支持青年创业,扩大青年企业家队伍来源,并提供资金支持,解决青年创业、企业成长的资金瓶颈,重视重点领域和不同类型的青年企业家培养。
“除了多方参与,也应多措并举推进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刘文俭介绍说,建议开展青岛市青年企业家队伍状况的调查,了解青年企业家队伍规模、结构和发展需求,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团组织要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作用,”刘文俭说,“可以分行业、分类别定期举办各种论坛,为青年企业家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知识互补效应,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各类经贸合作、商业洽谈以及针对会员企业的联合会诊、项目论证等活动。”
刘文俭还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引导青年企业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他作了详细介绍,一是定期举行“区市长对话”,围绕当地经济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优秀青年企业家同区市领导座谈,畅通区市领导与青年企业家的沟通渠道。二是定期开办“局长讲坛”,通过组织各委办局负责人与青年企业家进行沟通交流,准确及时地传达、解释政府的有关政策,使青年企业家把握投资重点,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三是融入区市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开展“区市行”“农村行”等活动,帮助青年企业家及时了解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和政策信息,促进其参与区市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新优势,推动青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人口管理,解决人户分离 市人大代表隋金凤:人户分离给民生、社会救助等工作带来阻碍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李晓哲 王雪 白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的由农村搬到城里,有的是原来的旧房换到了新房,有的由于城市改造拆迁等原因,造成了大量人户分离的现象。这在人口管理方面,给街道办事处特别是给社区居委会带来了很大的管理难度。”市人大代表、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哈尔滨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隋金凤举例说,“在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过程中,人户分离带来的工作难度挺大,入户调查很困难。”隋金凤说,此外人户分离还给民生、社会救助、维稳、党员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困扰,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阻碍。
在总结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隋金凤逐渐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症结。她介绍,人户分离问题是因为我们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规定,人口管理工作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比如派出所、人事档案、民政、街道等都有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由于管理的属性不同,形成了信息孤岛。“当前有不少城市也关注了人户分离问题,并采取了一些应对解决措施。”隋金凤说,比如,北京市的《户籍改革实施意见》执行户随人走的政策,上海市针对人户分离出台对“人户一致”的适龄儿童优先入学的原则等,有效减少人户分离。
“青岛市最近出台的文件中规定,有房就可落户,这是一个积极方向,但仍然没有统一的解决人户分离的规范性文件。”为此,隋金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解决人户分离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人口的管理,建议公安部门在不涉密的范围内加强信息互通与共享,尽力消除人户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