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T03-致敬辉煌

半岛都市报

致敬辉煌
2020年12月18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重要新闻[A03]特别报道[A04]城事新闻[A05]城事新闻[A06]双线齐发[A07]城事教育[A08]城事动向[A09]城事动向[A10]城事社会[A11]文体新闻[A12]文体体彩看点[A13]消费周刊[A14]消费品味[A15]专题[A16]视点[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QB01]中韩新闻[QB02]中韩新闻[QB03]中韩新闻[QB04-05]中韩新闻[QB06]中韩新闻[QB07]中韩新闻[QB08]中韩新闻[QS01]北宅新闻[QS02]北宅新闻[QS03]北宅新闻[QS04]北宅新闻[T01]致敬辉煌[T02]致敬辉煌[T03]致敬辉煌[T04]致敬辉煌[T05]致敬辉煌[T06]致敬辉煌[T07]致敬辉煌[T08]致敬辉煌[T09]致敬辉煌[T10]致敬辉煌[T11]致敬辉煌[T12]致敬辉煌[T13]致敬辉煌[T14]致敬辉煌[T15]致敬辉煌[T16]致敬辉煌[T17]致敬辉煌[T18]致敬辉煌[T19]致敬辉煌[T20]致敬辉煌[T21]致敬辉煌[T22]致敬辉煌[T23]致敬辉煌[T24]致敬辉煌[T25]致敬辉煌[T26]致敬辉煌[T27]致敬辉煌[T28]致敬辉煌[T29]致敬辉煌[T30]致敬辉煌[T31]致敬辉煌[T32]致敬辉煌[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YA01]上马新闻[YA02]上马新闻[YA03]上马新闻[YA04]上马新闻

“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7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7年的25.8%提升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青岛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产业的崛起。青岛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2个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过去五年,青岛新动能投资爆发增长。依托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开放投资平台,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综合保障机制,推动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汽整车制造总部基地、空客直升机、芯恩协同集成电路、5G高新视频实验园等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落地。高质量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四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5%。
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新格局的加快形成,青岛鲜明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把利刃。
工业互联网在青岛发展已久。青岛有一批国内最早探索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不仅有海尔、双星等行业龙头,也培育了酷特智能、恒尼智造、前丰帽艺等中小企业。
时代给了青岛机会,可以说天地同力。如果说信息技术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须是青岛。

从全市到胶东
构筑区域协调新格局

过去五年,青岛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下了几盘大棋。
在青岛市区,喊了多年的西部老城区振兴终于迈出坚实步伐。
百年里院广兴里重建,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百年老里院重获新生,成为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中山路要打造全国首条直通大海的国际化商业步行街,老火车站前高楼已开始拆除,以后出了火车站就可以看到大海。
在青岛全市层面,平度莱西加快崛起。
青岛实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跃居全市前列。平度智能家电、莱西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聚集度显著提升,培育面向国际的现代产业集群。姜山、南村加快迈向现代化小城镇。
11月26日,经过三年的紧张建设,备受关注的潍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平度市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与莱西市一起迎来“高铁时代”。
潍莱高铁开通后,平度到济南仅需55分钟,到北京2个半小时,通过青荣城际铁路进入青岛北站仅需43分钟,进一步加强了平度市与青岛的交通联系。
在省内,青岛抢抓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格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2月8日,以“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为主题,由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主办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全面起势。“3+N”决策、协调、执行机制全面构建,与黄河流域城市签署“9+5”合作倡议,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17个联盟成立运作,“一小时交通圈”加快构建,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筹划实施,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在新发展格局中,胶东经济圈既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节点”;既是山东和沿黄流域的龙头,也是南北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有基础、有潜力、也有责任当好沿黄流域的开放窗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带头大哥”,肩上责任重大。

缓解出行难入学难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12月15日,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开始试乘。1号、8号线北段的开通,串联起青岛北站、红岛火车站、流亭机场、胶东国际机场、汽车北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并将胶州市、城阳区纳入地铁圈儿。
2016年底,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这也是山东省首条开通的地铁线。之后,地铁2号线、11号线、13号线也相继开通。过去五年,因为地铁,青岛这座城市的经络畅通了很多,市民出行难得到缓解。
出行问题是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事关千家万户。过去五年,青岛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经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6.7%。
过去五年,青岛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大大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市普通高中录取率提升到68%,在坚持一定普职比例的基础上,给了中考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考难现状。
备受社会关注的康复大学也开工建设。
五年来,青岛聚焦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民生保障体系。
城乡就业保持稳定。“十三五”以来,累计实现城镇就业341万人,扶持创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
健康青岛全面建设。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建成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东院二期等一批医疗项目,全市卫生健康机构达到8317家,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床位数达到6.3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98人,养老总床位增至6.8万张。全民健身行动普遍开展,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43岁。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十二五”末净增64.1万、55.1万和50万。连续16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到884万人。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3万套(户),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15.6万套。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青岛坚决扛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责任,驰援湖北,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2%,高于全国、全省1.5、0.3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
“磁石”效应凸显

五年来,青岛把握开放发展大势,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新发展格局“双节点”。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全市上下“学深圳、赶深圳”,纵深推进十五个攻势和九大改革攻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三化三型”政府加快建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排名持续提升。蓝谷、高新区等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创造青岛模式,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商协会蓬勃发展,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成为行动自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成为广泛共识。
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凸显。上合示范区落实省级经济管理赋权清单108条,开展国家赋予的27项政策先行先试。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98项试点任务全面破题,形成68项创新成果,新增2.4万家市场主体。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深化43项改革试点任务,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雁、排头兵。“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对外投资280亿美元,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相当于2015年的1.4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
优良产业生态让青岛成为集聚投资和优质要素的“磁石”。青岛发布“青创十条”,运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努力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10大产业入选山东省“雁阵形”产业集群,13家企业成为领军企业。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异军突起,吸引落地私募基金804只,管理规模过千亿元,全市过会及上市企业65家。人才总量超过230万,获评2020全国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92人。
五年间,青岛在尊重企业家、成全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中,市场主体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77.6万户,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别新增31.8万户和26.8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4.7%。全市高企总数达3829家,约为“十二五”末的四倍。
创新的要素集聚成势,青岛发展内生动力强劲。五年来,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引领城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平台集聚发展,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19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381件,是2015年的4.1倍;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海尔集团、青岛高新区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新篇待启。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青岛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实现高质量进位赶超。这是市委立足青岛的历史基础、现实支撑,着眼长远,推动开放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实实在在的、可以预见的未来。青岛要实现高质量进位赶超,就必须科学把握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十四五”,青岛面临的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青岛都具有独特的“双节点”价值,青岛必须找准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双节点”优势,率先探索有利于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随着RCEP的签署,青岛“双节点”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链接”作用进一步发挥,这是青岛推动格局重塑、实现进位赶超的绝佳机遇。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旦错过了这个机遇,也就意味着会错失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充满唯恐与大势失之交臂的紧迫感,充满感激、充满感奋、充满激动,紧紧抓住用好新发展阶段的这些重大机遇。
五年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的经验弥足珍贵。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不进则退。
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的青岛,告别“十三五”,迎来“十四五”的大考。
未来已来,青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