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QJ04-八大关

半岛都市报

八大关
2020年08月14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新闻[A02]城事新闻[A03]城事新闻[A04]城事看点[A05]城事看点[A06]城事关注[A07]城事关注[A08]时尚啤酒节[A09]时尚啤酒节[A10-11]时尚啤酒节[A12]时尚啤酒节[A13]城事温度[A14]城事温度[A15]文体新闻[A16]文体体彩综艺[A17]消费周刊[A18]消费品味[A19]广告[A20]视点[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胶州新闻[J09]胶州新闻[J10]胶州新闻[J11]胶州新闻[J12]胶州新闻[J13]胶州新闻[J14]胶州新闻[J15]胶州新闻[J16]胶州新闻[J17]胶州新闻[J18]胶州新闻[J19]胶州新闻[J20]胶州新闻[J21]胶州新闻[J22]胶州新闻[J23]胶州新闻[J24]胶州新闻[J25]胶州新闻[J26]胶州新闻[J27]胶州新闻[J28]胶州新闻[J29]胶州新闻[J30]胶州新闻[J31]胶州新闻[J32]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P09]平度新闻[P10]平度新闻[P11]平度新闻[P12]平度新闻[P13]平度新闻[P14]平度新闻[P15]平度新闻[P16-17]平度新闻[P18]平度新闻[P19]平度新闻[P20]平度新闻[P21]平度新闻[P22]平度新闻[P23]平度新闻[P24]平度新闻[P25]平度新闻[P26]平度新闻[P27]平度新闻[P28]平度新闻[P29]平度新闻[P30]平度新闻[P31]平度新闻[P32]平度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03]珠海路[QA04]珠海路[QC01]市南社区报[QC02]湛山[QC03]湛山[QC04]湛山[QE01]市南社区报[QE02-03]八大峡[QE04]八大峡[QF01]市南社区报[QF02]江苏路[QF03]江苏路[QF04]江苏路[QG01]市南社区报[QG02-03]金门路[QG04]金门路[QJ01]市南社区报[QJ02]八大关[QJ03]八大关[QJ04]八大关[QK01]市南社区报[QK02-03]中山路[QK04]中山路[QM01]市南社区报[QM02-03]云南路[QM04]云南路[QN01]市南社区报[QN02]八大湖[QN03]八大湖[QN04]八大湖[QP01]市南社区报[QP02-03]香港中路[QP04]香港中路[QQ01]市南社区报[QQ02]金湖路[QQ03]金湖路[QQ04]金湖路[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

八大关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志愿者 郑桂芸——

坚守“法律便利店”的暖心人

新闻    时间:2020年08月1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郑桂芸每天坚守8小时,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晓飞
通讯员 仇慧璐

郑桂芸是入党几十年的老党员,退休前从事过行政、党务、信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担任人民陪审员十六年,参加庭审上千次,目睹了法律的威严,也领略了庭审中温情的调解和人文关怀。退休后的郑桂芸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点事情,就这样她走上了法治宣传之路,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八大关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工作以来,她每日服务8小时,共处理矛盾纠纷200余起,接待群众300余人次,她把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把他们的“小事”当做“天大的事”,真诚和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用经验和智慧解决每一个纠纷和矛盾。

不忘初心,探索新方法新思路
郑桂芸怀着服务群众、弘扬法治的初心,来到八大关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每日坐班,风雨无阻。她常说:“法律服务站就是开在群众家门口的‘法律便利店’,万一有群众来访却找不到人,这不是让人干着急、白跑腿?”有几次,郑桂芸患了重感冒,身体不适,但她依旧坚持坐班。她真诚和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用经验和智慧解决每一个纠纷和矛盾。
从事法律服务以来,郑桂芸深入实践,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在群众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经历了无数感人瞬间。曾经一位年迈的母亲为了拯救她的儿子奔走在风雪之中,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郑桂芸。郑桂芸拉着老人的手,轻声安慰,安抚了她的心情。紧接着又与老人进行了2次交谈,给老人讲解了相关法律,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郑桂芸又多次协调法律援助中心及律师事务所对案件进行帮助和指导。最终,老人的儿子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与债主签订还款计划。

写普法书,传承法律知识
“婚姻是什么?钱钟书说:“婚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过同一种生活,它需要互相欣赏、理解和包容。”这是由郑桂芸主导,八大关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自编的“普法书”第一篇《读懂婚姻》的开头。这本“普法书”是郑桂芸带着服务站的专职人员一起,利用空余时间编写的,每篇的字数均在2000字左右,共计一万五千余字,用心之处可见一斑。《读懂婚姻》《糊涂的儿媳妇》《公婆的遗产该怎样面对?》《可爱的高大妈》等七篇中的法律故事均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郑桂芸的整理编写,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叙述,让普法宣传少了些死板,多了些可读性和趣味性。
在郑桂芸的办公室里,放着厚厚一摞本子,里面是她一笔一画写下的调解记录。每次拿起这些记录本,郑桂芸都很感慨,“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也无论是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用法治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了不断地总结和积累,郑桂芸每月将调解案件以及回访情况进行整理,并将典型案例编写成文,用作工作参考。典型案例被胶州市、市北区及外省市考察团人员带走传阅并大为赞扬。她的事迹也被《人民调解》、青岛日报等媒体刊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