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P19-平度新闻

半岛都市报

平度新闻
2020年08月14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新闻[A02]城事新闻[A03]城事新闻[A04]城事看点[A05]城事看点[A06]城事关注[A07]城事关注[A08]时尚啤酒节[A09]时尚啤酒节[A10-11]时尚啤酒节[A12]时尚啤酒节[A13]城事温度[A14]城事温度[A15]文体新闻[A16]文体体彩综艺[A17]消费周刊[A18]消费品味[A19]广告[A20]视点[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胶州新闻[J09]胶州新闻[J10]胶州新闻[J11]胶州新闻[J12]胶州新闻[J13]胶州新闻[J14]胶州新闻[J15]胶州新闻[J16]胶州新闻[J17]胶州新闻[J18]胶州新闻[J19]胶州新闻[J20]胶州新闻[J21]胶州新闻[J22]胶州新闻[J23]胶州新闻[J24]胶州新闻[J25]胶州新闻[J26]胶州新闻[J27]胶州新闻[J28]胶州新闻[J29]胶州新闻[J30]胶州新闻[J31]胶州新闻[J32]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P09]平度新闻[P10]平度新闻[P11]平度新闻[P12]平度新闻[P13]平度新闻[P14]平度新闻[P15]平度新闻[P16-17]平度新闻[P18]平度新闻[P19]平度新闻[P20]平度新闻[P21]平度新闻[P22]平度新闻[P23]平度新闻[P24]平度新闻[P25]平度新闻[P26]平度新闻[P27]平度新闻[P28]平度新闻[P29]平度新闻[P30]平度新闻[P31]平度新闻[P32]平度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03]珠海路[QA04]珠海路[QC01]市南社区报[QC02]湛山[QC03]湛山[QC04]湛山[QE01]市南社区报[QE02-03]八大峡[QE04]八大峡[QF01]市南社区报[QF02]江苏路[QF03]江苏路[QF04]江苏路[QG01]市南社区报[QG02-03]金门路[QG04]金门路[QJ01]市南社区报[QJ02]八大关[QJ03]八大关[QJ04]八大关[QK01]市南社区报[QK02-03]中山路[QK04]中山路[QM01]市南社区报[QM02-03]云南路[QM04]云南路[QN01]市南社区报[QN02]八大湖[QN03]八大湖[QN04]八大湖[QP01]市南社区报[QP02-03]香港中路[QP04]香港中路[QQ01]市南社区报[QQ02]金湖路[QQ03]金湖路[QQ04]金湖路[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

“一个引擎”带动精准扶贫“六个带动”擎起乡村振兴

——崔家集镇脱贫致富之路

新闻    时间:2020年08月1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小小西红柿,增收大产业。
崔家集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李欣(左)、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杨丰昌(中)核算“一本清”相关数据,老杨高兴得笑逐颜开。 孙京信 摄
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岛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电商负责人鞠朋浩在和樱桃西红柿种植户讨论产品质量。 李忠刚 摄
附近的村民在扶贫产业园的樱桃西红柿大棚打工,每天有稳定的收入。 马永平 摄
就是这个镇,短短的4年时间里,在盐碱地上建设出扶贫农创体,撬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把小小的西红柿发展成了致富的“产业树”!就是这个镇,和着国家发展的铿锵步伐,绘就出日新月异变化图景,小镇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铺设出属于自己的富美之路!自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崔家集镇立足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借力西红柿产业良好发展势头,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的“五化”要求,探索出了一条“一个引擎、六个带动”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即以崔家集蔬菜扶贫农创体为引擎,带动土地流转、带动产业发展、带动集体增收、带动群众致富、带动乡风文明、带动投资创业。

  以蔬菜扶贫农创体为引擎,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带
2016年,崔家集镇集中使用6个经济薄弱村的扶贫资金540万元,在前洼村规划用地260余亩建设扶贫产业园。园区新建冬暖式樱桃西红柿温室设施大棚36个,于2016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收益”。通过与农民合作社“负赢不负亏”合作共建,保证6个经济薄弱村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集体收入,顺利脱贫摘帽。
目前,崔家集蔬菜扶贫农创体区域的樱桃西红柿大棚750余个,总种植面积1500余亩,产值近3亿元,人均增收6000元,已形成以前洼宅科区域为中心的产业北区,主要生产樱桃西红柿,品种以釜山88为主,每个大棚年收入20余万元。经过2020年市农投公司统筹7个镇街代建95个设施大棚,以及众多社会资本的加持,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400余个,全镇土地适度经营比例将超过80%。扶贫资金项目的示范和平台效应得到生动体现,成为引领一方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强力“引擎”。

带动土地流转
走实“党支部+村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路子,干部党员带头参与,动员村民与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入股合同,村经济合作社将全村土地统一流转出租给从事西红柿种植的专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收取设施配套服务费每亩每年50元,目前已流转土地1.65万亩,建设西红柿大棚3700余个,亩均收益4万元。2020年计划流转土地4000亩以上,新建600余个西红柿大棚。

带动产业发展
在持续扩大西红柿种植规模的同时,加快推进投资1亿元的同芮果蔬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引入西红柿汁、西红柿酱、西红柿果干以及番茄红素等相关功能产品生产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创业就业,助推产业振兴。目前,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等三产融合项目已经落户,多个西红柿生产加工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同时积极推动崔家集西红柿申报国家地标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全国人民吃到西红柿,就想到五个字:平度崔家集。

带动集体增收
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稳定为全镇6个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带来每年5万元的集体收入,同时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庄实现产业发展和集体增收,助推前洼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青岛市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助力王家庄、郭家庄、刘家小庄、曹家庄、董家等村庄每年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带动群众致富
土地流转后,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除了获得土地租金收益外,通过入园打工、租种大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了周边1000余人前来务工,一些村民看准商机,以满足务工人员的需求为着力点在村中开起了快餐馆和小超市,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效果显著。主动对接百果园、新发地等公司,崔家集西红柿入驻京东平度蔬菜馆、淘宝等电商平台,规划建设西红柿交易市场,拓宽西红柿销售渠道,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带动乡风文明
群众参与发展西红柿产业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全身心投入到了务工致富增收、提升生活品质中,大大小小的邻里纠纷和陈规陋习等现象也越来越少,产业发展促进了村庄和谐稳定。西红柿产业发展促进集体增收,推动村庄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文化广场、扶持广场舞队、评选“身边好人”、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盛行乡里。

带动投资创业
主动与农投公司对接,争取国有资本参与西红柿产业发展,总投资2亿元,占地1612亩,主要建设210个西红柿大棚和育苗区、交易区,运用“平台公司+镇村+农户+保险+金融”的管理模式,聚焦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计划10月份竣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西红柿产业,山东迅丰农业、中禄农业、旺洋农业等项目计划建设480个大棚,目前已开工建设64个。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建西红柿大棚,年内计划建设。西红柿产业的兴旺,吸引了500余名在外能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从事西红柿大棚种植、承包大棚、电商销售、西红柿购销等职业,新型农民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文/图 于鹏 郭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