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2-人文青岛

半岛都市报

人文青岛
2020年07月14日
>>本版新闻:
·尽善尽美尽华年

尽善尽美尽华年

——追寻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光辉足迹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1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记者 刘宜庆

王尽美,一位出身于诸城穷苦百姓家庭的青年学子,在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在时代的潮流中,乘风破浪,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是中共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的领导者,也是播种者。他是青岛工人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多次来青岛,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99岁的生日刚过,我们追寻中共先烈王尽美的足迹,从诸城到济南,从济南到北京,从北京到青岛,学习他的光辉业绩。

艰难求学,沉浮谁主问苍茫
郁郁苍苍的乔有山下,卷起金黄的麦浪。这是鲁东南的日照、莒县、诸城三地交界地带,山脚下有个叫大北杏的村庄,村口有几株高大的杏树,麦黄时节结满了又大又黄的杏子。村子里有一户姓王的佃户,在割麦子的季节,家里生了一个儿子。
1898年6月14日(大多数党史资料都采取这个出生日期,但有文史专家认为,这个出生日期应该是王尽美的虚岁年龄,王尽美填写的党员调查表上写的出生日期是1899年4月20日),王尽美出生在枳沟镇大北杏村。王尽美的出生地,当时属于莒县,今天属于诸城。
王尽美出生三日后,他的大爷王在善给起名叫“仓囤”,这名字寄托了老百姓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愿望,风调雨顺而五谷满仓。
这个孩子的降临,并没有缓解家庭的压力,不幸的是,就在王尽美一岁多的时候,父亲王在升因病去世。家中缺少了顶梁柱,年已六旬的祖父王兴业,挑起了全部家庭生活的重担,带领王尽美的祖母董氏、母亲刘氏辛勤劳动,艰难度日。这位老人把王尽美抚养成人,1918年撒手西去。
家庭贫寒,聪颖的王尽美却要求上学,这可给王兴业出了个难题。天无绝人之路,由于王尽美天资聪慧,他被选中到地主“见山堂”家为其少爷祥儿陪读,私塾的先生为其取名王俊瑞,字灼斋。不料,陪读不及一年,地主家的孩子忽然生病夭折,宝贵的读书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不久,另外一户地主家也想给自家孩子找个陪读,听闻王尽美学业优秀,有意招揽他来陪读。于是,在旁人的说合下,王尽美又一次做起了陪读。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未及一年,这户地主家的孩子也是突然发病,数日间就夭折了。
如果说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陪读的地主少爷也早夭了,太巧了。风言风语在村子里流窜。有人说,王尽美这孩子命硬,“克”死了两位地主少爷;有的人说,王尽美这孩子是妖孽,不适合读书。这些话传到王家的耳朵里,很伤人。有一段时间,王尽美辍学,在田间地头进行繁重的农活,全家人都在地里辛勤劳作,日子仍然过得很艰难。
王尽美读书的念头并未断绝,在母亲刘氏的支持下,王尽美进入北杏村私塾学习。王尽美非常珍惜这次读书机会,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更难得的是,展现出诗才和写作的才干。他写的文章,深得私塾先生赏识。
1918年,王尽美离开家乡赴济南求学。母亲将家中仅有的一枚银元,一枚带有温度的银元,交到王尽美手中。
即将挥手告别家乡,离开养育了他二十年的故土,乡情依依。王尽美心潮澎湃,他登上村前起伏的乔有山,登高远眺,潍河水如大地上的锦带,携带着泥沙,以及他的心中激荡的诗情,奔流入海,他写了一首诗: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到济南后,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一师预科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正是在山东省立一师,王尽美接触到新的思想,成长为社会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参与建党,革命家脱胎换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尽美带领着省立一师北园分校的学生们积极投身于运动中,由于他表现突出,被选为山东大中专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济南学界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参与起草了《罢课宣言》。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王尽美参加游行、集会、罢课、演讲等活动,为争取山东主权、还我青岛呼吁,发出了一位青年学子的心声。
在五四运动中,王尽美展现出卓越的组织才干、演讲天赋,再加上敏捷的文思,流畅的文笔,他成为政治宣传家。
为了发动群众,王尽美利用《长江歌》的曲调,填上新词,一句一句教群众演唱。
这首专门为农民创作的歌谣写道:
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人穷并非命,世道大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
五四运动中抵制日货风起云涌,王尽美又写了一首《长江歌》:
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攫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
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
五四运动后,王尽美走出山东,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中心北京拜会李大钊,结识罗章龙、邓中夏等革命青年,逐渐由一位青年学生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从此,王尽美与邓恩铭以济南为阵地,谱写中共在山东早期活动的新篇章。
1920年11月21日,王尽美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成立了励新学会。在济南商埠公园召开成立大会,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励新学会的重要组织者和负责人。他们决定出版《励新》半月刊,王尽美、陈汝美任编辑主任。王尽美执笔写了发刊词,拟定宗旨:研究学理,促进文化。引导青年解决社会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好去和黑暗环境奋斗,得到结果,便可以宣布出来”。
1921年的春天,王尽美在济南成立了共产党济南早期组织。成员至中共一大前,已发展到8人。 
1921年7月,王尽美与邓恩铭作为山东的代表赶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山东的党代表,如同初生的朝阳,英气逼人。邓恩铭是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水族)代表,年龄第二小,才20岁。王尽美是年龄较小的代表。王尽美给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对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山东代表马保三说: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条,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热地叫他“王大耳”。
1922年5月,正式成立了济南地方党组织——中共济南独立组,王尽美任组长。1923年7月,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王尽美当选为委员长兼宣传部主任。在他的指导下,山东的许多地区也相继建立起了党组织。 
1920年春,王尽美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把王瑞俊改为王尽美,他在给家乡兄弟们王庆增的信中说,“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流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1922年1月,王尽美和邓恩铭、王象午、王乐平、王复元一起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王尽美创办《山东劳动周刊》,这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16日至7月23日,王尽美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从王尽美的年表看到他以上的光辉事迹,令人赞叹和惊奇。在短短的四年,王尽美的生命因为信仰共产主义,因为参加中共一大,有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