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4-夕拾周刊

直面心理健康,拥抱大好春光   

新闻    时间:2020年03月2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朋友在上海做心理咨询师。她说,最近这段时间,找她预约咨询的人明显多了。咨询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关于焦虑,有的关于家暴,还有关于孩子网瘾等,大都与疫情有些关系。在朋友看来,这也是正常的,目前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而疫情应激状态过后,心理问题容易在一定程度上爆发。她愿意帮每个人寻找“解药”,“而‘解药’也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与自我和谐共处”。
说实话,我最近也有些焦虑。一方面是居家办公,效率低下,要完成公司正常的工作,需花费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常常熬夜加班。老公还不理解,问我“是不是有拖延症”,这让我既沮丧又愤怒。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某媒体一项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制力”。我突然一下子放松了,工作效率居然提高了一些。看来要想消除焦虑,首先就得接受自己有焦虑的情绪,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朋友说,焦虑也可能是因为过度关注跟疫情有关的信息,造成了信息过载。心理学上有一个“费斯汀格法则”,在人的生活现状中,有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如果你属于这种信息易感人群,最好采取一定程度的信息隔离。如果不能安心做事,也可以看电视、看书、做运动、玩游戏,将注意力转移,就能放松下来了。
过去一段时间,疫情所导致的居家隔离,人们被迫长时间处于同一屋檐下。不久前新华社曾报道,从警30年专职反家暴专家万飞说,今年2月,湖北监利县110收到的家暴警情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万飞认为,“疫情让人们产生恐慌、焦虑情绪,使得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也激发了一些原有矛盾,疫情产生的次生问题又带来了新矛盾,家暴比平时多是必然的。”目前,很多地方都积极行动,开通“绿色通道”,保护被家暴者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在进行法律援助的同时,尤其要做好心理疏导,多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少指责多鼓励,用“心药”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冲突发生。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很多地方都意识到心理干预的问题,纷纷拓展心理服务。不久前青岛就明确提出,在各级各行业各系统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特别是有效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带来的心理问题。可以说,青岛的做法非常有前瞻性,体现了城市人文关怀。
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复,部分心理问题会变得容易解决一些。就像不久前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所言:“开阔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对人有好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景区开放,餐馆、商场正常营业,人们纷纷走到户外,拥抱春天。2020年,也许我们错过了一个好的开头,但还有大片春光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