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2-城事温度

23年献出30个成年人的血量

献血英雄王连勇共献血134次,累计献血量超16.4万毫升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2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23年来,王连勇无偿献血证就更换了八九本,获得了几十项荣誉。
扫码观看本新闻精彩视频

文/图 半岛记者 徐杰 吕晓平

花了足足11个月的时间,王连勇才适应了不去献血的生活。今年2月份,年满60周岁的王连勇由于法律规定的献血年龄限制,为坚持了23年的无偿献血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23年里,他共献血134次,平均每两个月就献一次血;累计献血量超过16.4万毫升,挽救危重病人208位;他获奖众多,还把2万元奖金捐出去资助寒门学子……12月22日,谈及这些年的坚持,王连勇说,“献血不是上瘾,只是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无法无动于衷。”

无偿献血23年超16.4万毫升

1959年出生的王连勇家住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兴隆路社区,说起这位老人,不仅邻里之间夸赞他是“献血英雄”,在岛城无偿献血领域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自从1996年开始献血以来,在23年的时间里,王连勇共献血134次,献血量累计达到164200毫升,在岛城无偿献血领域位居前列。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一般来说,一名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以王连勇为例,他的体重约78公斤,身体血液量约为5500毫升。以此计算,他在23年间的献血总量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更换了30次之多,这个数字也意味着王连勇的献血总量约为30名与他同等体重的成年人的血量总和。凭借着这些热血奉献,王连勇挽救危重病人高达208位,让他平凡的人生闪耀出不平凡的光彩。
12月22日,记者在位于市北区兴隆三路的海湾花园小区见到了王连勇,尽管头发已经花白,60岁的王连勇顶着一头板寸显得格外有精神。来到家里落座,王连勇从阳台的橱柜里拎出一包包的荣誉证书和奖牌,“这些是我这献血23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加起来得有30多个。”王连勇一边整理一边向记者介绍,在这些荣誉里,既有7次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也有青岛市无偿奉献血金奖、无偿献血“先进个人”,还有“最美献血者”和“青岛市百次献血者功勋荣誉”等奖项。
记者翻看着记录了王连勇这些年里“热血真情”的资料,无偿献血证都已经更换了八九本,有几本已经磨损、泛黄显得有些破旧。在他第一本献血证里,第一条记录着“1996年11月20日,200毫升”等字样,而他最后一次献血,选择在了2019年1月20日。
王连勇很少将这些证书全部摆出来,看着桌子上的证书、奖牌摆得满满当当,他的脸上充满自豪,可还是闪过了一丝失落。“因为按照《献血法》相关规定,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最高上限为60周岁,我的生日是2月份,在今年1月20号,我去市中心血站献了最后一次血。”王连勇说,最后一次献血时,他内心里的情感十分复杂,“坚持了23年,无偿献血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突然割舍掉……”王连勇有些哽咽,他坦言,花了11个月的时间,他终于逐渐适应了无法再去献血的日子。
在王连勇的心里,他第一次献血跟最后一次献血同样难忘。1996年时,王连勇所在的单位原青岛市纺织器材厂组织职工献血,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当场献了200毫升血,从那以后,他便开启了无偿献血之路,平均每两个月就来到青岛市中心血站献一次血。而每当血库急需血液或医院有危重病人急需用血时,王连勇也总是随叫随到。

2万奖金全部捐给寒门学子

“有人问我‘献血是不是会上瘾’,我说不是,只是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无法无动于衷。”王连勇说。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王连勇坚持献血的许多年里,他们家也处于需要帮助的境遇。王连勇的妻子高淑香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原先是同一个企业的职工,前些年企业破产后,两人双双下岗,生活变得很拮据,一家三口蜗居在金华路上一间只有17.7平方米大的筒子楼宿舍里。“8家共用一个厕所,睡觉的床是1.2米宽的吊铺,屋里摆一个衣柜、写字台、炉灶、饭桌后,再没有可以活动的空间了。”高淑香回忆,他们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一住就是17个年头。
即便生活困顿,王连勇也没有中断无偿献血,相反,他还千方百计地攒下了1000元“私房钱”,资助了因献血救助而认识的几个困难家庭的孩子。2012年,王连勇获得了山东电视台奖励的“真心英雄”奖金2万元,他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全部捐出,资助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的几个寒门学子。“他在学校当保安,每个月工资就2000多元,但还是坚持每个月拿出100元捐给困难学生。”高淑香说,在丈夫的带动影响下,他们的女儿、外甥等不少亲友都自发加入了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行列。
“现在他虽然无法再继续无偿献血,但依旧选择用其它的方式发挥余热。”兴隆路社区党委书记丁萍告诉记者,如今,王连勇又作为兴隆路社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把一腔助人为乐的热血“洒”到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加入了街道、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义务劳动、志愿巡逻、文明引导中都能看到他乐此不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