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6-城事温度

听52名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

青岛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红色故事讲解比赛举行

新闻    时间:2019年06月2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记者 王丽平 报道
本报6月25日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讲好青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6月25日,青岛市红色故事讲解比赛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
52名来自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中小学校的专业讲解员、志愿讲解员、小小讲解员参加比赛。从青岛党组织初建时的工人运动领袖邓恩铭、李慰农,到抗日战争时期地雷战的起源,从青岛解放的最后一声枪响,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挖掘运送碑心石的青岛工人、驾驶大国重器“蛟龙号”的优秀潜航员……选手们用心用情用功,讲述了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展现了青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使现场观众接受了一次生动又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本次比赛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院、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比赛最终决出专业讲解员10名、志愿讲解员7名、小小讲解员5名作为优秀选手,他们将被推荐参加“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
■青岛红色故事 小脚女交通员杨清秋的传奇人生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铁山杨家山里这块红色堡垒,涌现出若干抛家舍业、出生入死为党组织智送情报的地下交通员,这些地下交通员中,有的足智多谋,有的英勇顽强,其中就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交通员,她的名字叫杨清秋。
杨清秋,是杨家山里大下庄村人,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自小裹脚。17岁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埠岭头村一户穷人家为媳。1938年,他的丈夫在去青岛谋生时,被日军残忍杀害。此时,她的家中还有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和一位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婆婆,面对失去至亲的痛苦,她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激起了内心更大的斗志。
1939年,杨清秋在他的兄长杨清照的影响下,积极投身革命,担任了中共地下交通员。1942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安排担任专职政治交通员。在这期间,她多次走夜路,跋山涉水,冒死送情报,裹布的脚经常起泡、化脓、感染,她忍着钻心的痛把一个个血泡挑破,不久后她的这双小脚上便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茧。
1940年腊月北风凛冽,白雪飘满了杨清秋的婆家埠岭头村,这一天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埠岭头,杨清秋正要出村送党的机密文件,情急之下,杨清秋把机密文件掖到了尿桶的夹层里,倒上粪尿,让他的长子以到村外浇小麦为名,送到西北岭掩藏起来。日伪军立刻窜到他的家进行严密搜查,一无所获后,便将她抓到王戈庄据点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最终因找不到证据,敌人只好作罢。在回家的路上,大雪纷飞,杨清秋摔倒数次,手也磕破了皮,但她要赶快回去完成任务。她穿梭在冰天雪地里,跳进一个大凹坑,恰巧落在一块有朝天铁钉的木板上,顿时鲜血直流,杨清秋疼得卧倒在地,泪水如注。
杨清秋将地下党组织给她送去的医疗费买了一批日用杂货,以当“女货郎”为掩护,继续搜集敌情和传送情报。1943年春,地下党组织让她摸清伪军孟家庄据点的情况。该据点的伪军因吃败仗,戒备特别严密,很难进出。杨清秋抓住敌人物资缺乏的弱点,挎上香烟、肥皂等日用杂货,一路叫卖,混了进去,伪军立即围上来争相购买。她卖一会儿挪一个地方,很快将据点的兵力部署了解清楚,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当天晚上,八路军便将此据点拔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放弃了去更好城市发展的机会,留在了杨家山里,担任了村支部委员、妇救会长。上世纪70年代,花甲之年的杨清秋,依然担任杨家山里大下庄村支部副书记,公社妇联副主任等职,积极带领群众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在村内办起了铁山公社的第一个农村幼儿园。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她都拿出几十元钱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购买画册和玩具。
她扎根乡村,用她的小脚在山里的土地上落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印。1979年她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1980年杨清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