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QE04-市南社区报

半岛都市报

市南社区报
2019年05月16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新闻评论[A03]城事新闻[A04]学深圳 赶深圳 抓落实[A05]专题[A06]专题[A07]专题[A08]城事 教育[A09]城事教育[A10]城事关注[A11]城事关注[A12]城事民生[A13]城事民生[A14]城事温度[A15]城事经济[A16]城事社会[A17]城事福彩[A18]文体新闻[A19]文体看点[A20]足球城 加油干[A21]文体 竞技/连载[A22]文体新闻[A23]天下 看点[A24]半岛圈 分享[B01]半岛教育[B02]教育关注[B03]教育关注[B04]教育资讯[B05]黄金楼市[B06]楼市重磅[B07]广告[B08]半岛家居[QA01]市南社区报[QA02]市南社区报[QA03]市南社区报[QA04]市南社区报[QB01]点亮新中韩[QB02]点亮新中韩[QB03]点亮新中韩[QB04-05]点亮新中韩[QB06]点亮新中韩[QB07]点亮新中韩[QB08]点亮新中韩[QC01]市南社区报[QC02]市南社区报[QC03]市南社区报[QC04]市南社区报[QE01]市南社区报[QE02]市南社区报[QE03]市南社区报[QE04]市南社区报[QF01]市南社区报[QF02]市南社区报[QF03]市南社区报[QF04]市南社区报[QG01]市南社区报[QG02]市南社区报[QG03]市南社区报[QG04]市南社区报[QJ01]市南社区报[QJ02]市南社区报[QJ03]市南社区报[QJ04]市南社区报[QK01]市南社区报[QK02]市南社区报[QK03]市南社区报[QK04]市南社区报[QM01]市南社区报[QM02-03]市南社区报[QM04]市南社区报[QN01]市南社区报[QN02]市南社区报[QN03]市南社区报[QN04]市南社区报[QP01]市南社区报[QP02]市南社区报[QP03]市南社区报[QP04]市南社区报

名不见经传的观城路

新闻    时间:2019年05月1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 西镇记忆 ]
侯修圃

观城路是与东平路平行的一条路。西起四川路,东到云南路,向南拐了一个弯,折向单县路。
深秋的一个下午,我从江苏路北头坐214路公交车到广州路下车,再从云南路步行到观城路,走到四川路又折回云南路。一路走来,感慨良多。除了肉类加工厂那座红顶主楼及临街那座专家小楼保留下来,其他的里院也好,大杂院也罢,全被新楼所替代。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世事所变,翻天覆地。
打开记忆的闸门,民众四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位置在四川路第一小学的后面,这也是20世纪三十年代沈鸿烈主政青岛所建的“十大公馆”之一。砖混泥结构的平房,原本成排,但被急剧增加的人口所打破。居住困难,困则思变,或内设吊铺,或外盖小房,里竖外拐,整个大院的通道就不规则了。这个院的孩子一般都在“四一小”读书。
1974年,我曾去采访当时的居委会,写过一篇《市南区观城路民众四院居委会——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校外教育》的报道,发表在1974年6月1日《青岛日报》上。据四川路一小的领导介绍,当时居住在大院里有一百多名学生,分26个校外小组,在居民家学习、活动。这样推算,居民至少也有一百多户吧。
其实,观城路的重头戏不是民众四院,而是坐落在65号的青岛肉类加工厂。这座始建于1903年的总督府屠宰场,老百姓习惯称“打牛房”。德国人建设这座屠宰场的本意是为德国人服务的,所有屠宰的牲口必须检疫合格才能屠杀。很难想象在德国人占领青岛的五年中,他们吃的牛肉是否“放心”。据说,之前在小泥洼(团岛一带)设一个临时屠宰场,场内设有屠宰大小牲畜的公共屠宰台和兽医办公室。一年后,由于屠宰工作的繁忙,又新增附属建筑,规模扩大,应付正规屠宰场建成之前还是绰绰有余的。
新屠宰场的建设在1903年动工,1906年6月竣工并开始营业。当一个人口急剧增加的城市,原有的屠宰设施难以满足需要,1908年再度扩建,使其规模宏大,设备齐全。到1913年,牛的出口达20627头,到达海参崴、菲律宾等地。1915年畅销日本。据1946年11月7日《青岛晚报》报道,“屠宰场,规模之大,屠牛之多,仅次于美国的芝加哥,在世界上占第二位”。
笔者的岳父曾在打牛房工作过。1929年,岳父的哥哥王忠村在日本东京学徒期满回到青岛,开始在打牛房工作。由于他头脑灵活,加之业务熟练,见过大世面,又会日语,所以就给他一份验牛工作。换句话说,客户送来的牛,必须经过他的验收才能进入屠杀程序。这就有一定的权力性。那时他每月工资28元,要知道当年的面粉2元一袋。可见他的收入还是不菲的。所以他在枣庄路住了很大的房子。1930年,岳父王忠桥从即墨来到青岛,跟随哥哥在打牛房工作。1931年,岳父和岳母结婚后,就住在枣庄路大哥家里。几年后,岳父岳母搬离了枣庄路,岳父也离开打牛房,到大港一家木箱厂干供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