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5-人文青岛

抗战英雄王一民在解放战争中的特工岁月

黎明前,他最后的身影

新闻    时间:2019年05月1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文/半岛记者 张文艳
图/摘自《王一民烈士专集》

王一民是个传奇人物,作为富家子弟,他不是在家里继承做酒的生意,而是“不务正业”,拉起队伍抗日。在抗战胜利后,他又冒险来到青岛做特工,一个抗战英雄做地下工作者,风险系数更大。王一民最终因同乡告密不幸被捕,而他,在狱中不屈不挠,甚至还发展了新的地下党员。这样无私无畏的精神,用伟大形容实不为过。半岛记者在《王一民传》和他的女儿王令君的回忆中,找到了王一民的生前事迹,并采访了王一民的儿子王成军,听他讲述父亲王一民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

不怕挑战
抗日英雄,秘密“潜”入青岛


“你不该来青岛,流亡政权的人都在这里,太危险!”
“没有在合适的人选了,这次来我是有准备的,要革命就不怕赴汤蹈火”。
这是在胶东统战部工作的腾玉彬与战友王一民在青岛街头的对话。
又一日,一起工作的战友杨学陶在亲友家吃晚饭,席间听到一个同乡说:“王一民又进来了,好样的,真是胆大!今天有人在马路上看到他了。”又有一个同乡议论道:“如果碰到坏人那可危险了。好像在这之前还曾有人发现过他似的”。杨学陶把听到的议论反映给王一民,劝他离开,申请组织换人,王一民则回答说:“干革命就不能怕担风险,思想上也有所准备。一个革命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可见,王一民的魄力非同一般。
王一民原名王福寿,化名王振寰,1919年出生在招远辛庄镇徐家疃村。家里亦农亦商,父亲王腾五有四儿四女,王一民在兄弟中排行老四,这么多孩子,王父最喜欢小儿子,因为他机灵聪敏,能言善辩。从小,王一民的偶像就是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
1936年,王一民考取了山东省立益都师范学校。第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冬,王一民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到寿光县,找到了共产党人马保三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初,王一民弃笔从戎,回到家乡招远,动员乡亲们抗日。包括他的家人在内的100多人参加了他的抗日队伍,“招远县抗日独立大队”的旗帜正式树立起来。
在大小20多场战役中,王一民的父亲和妹妹都曾被绑架过,家里的8间房子被报复烧毁,为了赎妹妹,甚至将土地卖掉,“他的腿都受伤了,到后期都瘸了”,王成军先生告诉半岛记者,可以说,王一民为了抗日倾家荡产,尽管如此,王一民从没动摇过救国救民的决心。
在抗日期间,他利用一切机会先说服医生湛寿春为共产党解决医药问题,还利用湛寿春和伪第八集团军中将司令王铁相的医患关系,争取到了王铁相,解决了部队的枪支弹药、释放了大批被押党员。期间,他还多次到青岛摸底细,也为他后来来到青岛做了铺垫。

领导工作
遇到危机,连夜转移李村


“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林浩告诉父亲,你单身一人到青岛容易引起注意,可以带着你的老婆、孩子到青岛去掩护你。就这样父亲带着母亲、我和弟弟,到了青岛,住在国民党市警察局附近一个叫龙康公司的德式房子里面,对外是贸易公司,实际上一个秘密联络站,当时我们就跟父亲住在二楼,父亲的公开身份是商人”,王一民的女儿王令君回忆说(《女儿记忆中的父亲》)。

1945年5月,日本侵略军已日薄西山,为了里应外合解放青岛,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命王一民以联络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青岛,领导青岛的地下工作。
抵达青岛后,王一民就发展了杨学陶、刘万绅、孙学纬等一批骨干,并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青岛“福顺德”银行的资本家无故扣发职工工资,引起全体职工的强烈不满,王一民抓住时机,指示当时在银行任职的杨学陶秘密组织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1945年9月,国民党抢占了青岛,王一民趁此机会,派大批人员打进了国民党内部,使地下工作向纵深发展,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是年年底,国民党青岛当局对全市专科以上的毕业生进行甄别审查,引起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不满,掀起了“反甄审”的罢课运动,谁知青岛当局竟野蛮镇压,枪杀了文德女中的费筱芝。王一民立刻亲自编写了宣传材料,秘密散发鼓舞广大师生的斗志。
然而,声名远播的抗日英雄到青岛做地下工作,显然危机重重。就如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对话,足以证明王一民的处境。
在王令君的记忆中,青岛的日子提心吊胆,“母亲天天都在为父亲担心,他早回家母亲吃饭能吃下去,他一旦回来晚了,母亲就坐立不安,吃不下饭”。有一天,危险还是来了。“父亲发现外面有敌人盯梢,决定立即转移”。他们化装后,雇了两辆黄包车往李村,一路上有惊无险,让当时只有四五岁的王令君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她又冷又饿,哼哼唧唧地哭,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母亲很焦急,就掐她,不让她哭,当然适得其反,所以越掐越哭,越哭越掐,“跑到李村后,我的整个屁股被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安顿下以后,王一民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去执行任务,然而,那一天还是来了!

不幸被捕
不屈不挠,狱中发展新人


敌人:“你刚才把什么吃掉了?”
王一民:“口香糖。”
敌人:“你是干什么的?”
王一民:“祖上经商,本人是个商人,做买卖的。”
敌人:“你来青岛做什么?”
王一民:“初次来青岛,是来治病。走在北京路上被捕,在青岛无亲无故。”

1946年7月14日,王一民途经北京路时,被国民党特务也是他的老乡王鼎铭认出被捕。就在王一民被捕前一刻,他飞快地将能暴露身份的居民证吃进了肚子里,面对审问,他从容不迫。然而,敌人早已知悉他的事迹,怎能相信他的话?很快,敌人就将王一民押送到了金口三路5号军统特务监狱里。
王一民遭受了多少酷刑,恐怕常人无法想象,但他始终咬定自己是商人。敌人黔驴技穷,无可奈何。
不过,即便在狱中,王一民也没有停止过革命斗争。机敏的他想方设法买通了狱警给他送信送纸条,同监狱外的同志们取得了联系,而且,他还在狱中秘密地培养了在押进步青年葛敏等同志参加了地下组织,扩大了革命力量。
从1946年7月14日到1947年4月22日,监狱里,一幅幅有关王一民的画面都是感人肺腑的。他不停地传纸条,暗示同志们好好干,“我们这买卖做得对,将来一定会发大财,希望同志们好好干”,意思是鼓励战友们站稳立场,坚定信心,继续战斗。他培养新同志,并对混进监狱冒充“难友”的特务分子进行辨别,提醒大家不要上当。他还不顾自身的伤痛,去照顾重伤的难友,喂水喂饭,关心备至。
他写了很多纸条和信件出来,给家人的有两封,王令君见过第一封信:“淑琴(柳淑琴)你好,两个多月没见过你和孩子们,请你不要难过,现在当需要我和敌人斗争到底,胜利属于我们……我现在的情况不要对二老讲,衣服不要再送了,给你写信太困难了,请你理解,教育孩子继承我的事业”。
王一民被捕后,胶东军区立刻派军区联络部杨学陶同志携带20两黄金到青岛组织营救,王一民的战友刘万绅又发动一些进步人士凑了10两黄金,但钱收了,人没有送出来。
在最后的时刻,王一民从狱中传出纸条:“我们的买卖一定会发达,朋友们齐心协力好好干吧!今后不要再通信了”。
1947年4月22日,那是一个昏暗的日子,据葛敏后来获悉,那天深夜,受尽酷刑的王一民被拉到了太平角一带,他英勇不屈,甚至自己挖坑,并主动跳了下去,被活埋前,他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豪迈悲壮,就连行刑的特务都暗自佩服。
王一民牺牲时只有28岁,他的女儿王令君只有5岁,儿子王成军只有1岁。直到多年以后,家里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子,王成军才知道父亲去世了,而之前母亲一直跟他说父亲在外面做特工,不方便回来。而家中的二老也只是在亲戚的一次说漏嘴中,才知道老四去世的消息,伤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