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ZD04-浮山文苑

河南社区的美丽蝶变

新闻    时间:2019年02月2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河南社区整村改造之后高楼林立。
文/半岛记者 张海玉
图/受访者提供

从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从泥泞土路到宽敞大道,居民从忙于生计到四处旅游……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社区的命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转折。用今非昔比来形容社区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那么河南社区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历程?大家是如何团结一心乘着政策红利的东风改变了生活的面貌?如今的人们又享受着怎样的幸福?2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社区一探究竟。

村办企业搞活了集体经济

很多年以前,湍流不息的李村河滋养了周边肥沃的土地,因位于河以南,由此得名河南,村改居之前叫河南村。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河南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依靠辛苦耕耘土地讨生活。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到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村渐渐有了村办企业。除了留够干农活的社员外,每个小队都抽出了部分劳动力参与到了村办企业中。
贫困年代,他们缺少机器设备,就开办了五金厂、预制构件厂、建材厂、建筑队等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作坊。“我们这里当时属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开办厂子有一定的优势。”今年69岁的河南社区居民辛成瑞曾经当过村办企业的厂长。他说厂子的建成,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还给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再加上他们紧挨李村大集,有的村民来到大集上做买卖,一家人开源节流,省吃俭用,日子也渐渐得到了改善。

改革开放鼓起人们“钱袋子”

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个村庄的变化,可以侧面反映出整个国家的发展。那么反过来,国家大环境的风吹草动,也对一个小村庄的变迁至关重要。改革开放给国家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给河南村带来了新生。在实施包产到户之后,大部分村民走出家门外出闯荡,村集体发展的思路也更加开阔。
为了增加集体收入,河南村开始从土地“掘金”,在集体土地上盖厂房,出租给美国、日本、韩国等外来企业,他们以生产电子产品、装饰首饰品等产品为主,鼓起村集体“钱袋子”的同时,还能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
“经济快速发展了,人们增加收入的来源多了,生活水平也迅速得到了提升。”辛成瑞高兴地回忆道。他说当时别看属于城乡接合部,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是高于市里人的。辛成瑞说,大家通过多种方式就业增收,赚得也不比市里人少,而且他们这里紧靠李村大集,买东西方便又便宜,消费压力很大程度上低于市里人,这样就能攒下闲钱增加积蓄了。

整村改造开启河南崭新面貌

2010年3月,河南社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式启动了整村改造工程。这对于河南社区的发展来说,又是一道新的分水岭。
1000多户居民就此告别了住平房的历史,搬进了宽敞舒适的高楼,真正成了城里人。整个村庄容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充满了现代时尚的气息。以前的泥泞土路也被干净整洁的沥青路代替,居民再也不会经历风一吹尘土飞扬的场面了。
经过村庄改造,老百姓的生活也日新月异。除了满足居住需求外,他们把多余的房子往外出租,一年收不少房租。而且社区还给大部分居民缴纳社保和养老保险,居民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到退休金,生活更加无忧。
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以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了。据河南社区居委会主任王修廷介绍,如今社区的文化生活特别丰富,拥有四五支文体队伍,锣鼓队、秧歌队、吕剧团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我们老人现在就是下下棋、打打牌,还经常外出旅游。”辛成瑞高兴地说。他这几年游览了云南、四川、东北三省等地方的风景名胜,大大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