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PA03-文化月报

潘喜:戏剧文学创作永远在路上

新闻    时间:2019年02月2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潘喜
宗绪昌 王晓伟

戏剧文学是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它是一种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因为它具有突出的舞台性,创作上受到戏剧基本特征的制约,所以有着特殊的创作难度。原平度市电影公司影院经理潘喜,退休后学习戏曲、曲艺等创作,在潜心自学和不断创作中,逐步成长为一名戏剧创作者和青岛市文化志愿者大队平度分队长、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潘喜在20岁的时候当上一名电影放映员,走村串乡放映过数不清的电影。后来,又担任过电影公司分公司经理、影院经理,跟电影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丰富的职业经历培养了他充足的镜头感,在工作中又经常接触电影剧本,所以他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开始尝试着创作剧本。2006年,他完成了自己的首部作品音乐话剧《秋天的钟声》。
潘喜在影院负责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学生上网吧。于是,他就构思《秋天的钟声》。写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原先学习好、品德好,离异导致学习下滑,走向低谷,老师和家长挽回,最终又教育好了。潘喜创作后觉得缺乏很多东西,一写不行,需要充电学习,就买资料学习。
创作上有了第一次尝试,潘喜便在学习中创作,创作中学习,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近年来,他多次参与平度春晚、平度农民春晚、平度戏曲晚会的节目创作。他还经常到基层,下镇处、村庄与文化馆的老师们一起参加文化活动、进行节目创作。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参加了平度市“说唱”讲理论活动,创作了演唱快板剧《砥砺奋进的平度人》、表演唱《大美云山看今朝》和小品《喜事新办》,这些作品讲“群众话”、说“平度事”,接地气,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受到了上级部门表扬和观众喜爱。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整合旅游、农业、人文景观等各方面资源,创新性地唱响了春夏秋冬现代农业“四季节庆歌”,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打造出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在潘喜创作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就涉及到了对四季节庆的宣传。地瓜戏《瓜果乡情》是他围绕明村镇西瓜产业创作的现代独幕剧,讲述了一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种植西瓜的故事,这出戏已经被搬上了舞台,唱出了明村西瓜种植的历史,增加了明村西瓜的品牌美誉度。为马家沟芹菜节创作的历史传统吕剧《芹菜缘》已脱稿。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在平度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建设者们正努力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群落,打造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百姓安居乐业的筑梦空间和有效载体。 崔家集镇人文历史悠久,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丰厚,素有“神集”和“金粮仓”的美誉。潘喜在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农耕文化后,创作了《农耕小镇之歌》,在当地经久传唱。崔家集主要是农业,没有高山名河,创作农耕小镇之歌,唱成了镇歌。诗朗诵,虽然我们远离市区/但跟昌邑高密是好邻居/虽然我们没有高山/但是我们有丰收的大地/虽然我们没有矿产/但是我们有粮食。唱成了镇歌,天天唱。“不在家里创作,有时候3天写不出字,必须到现场看看。”潘喜说。东岭村到现场看,树、河、花坛、故事,创作传唱,村里当成广场舞曲子。城东埠,旅游、经典,全国文明村庄,潘喜创作的歌曲MV《我的家乡城东埠》(60秒欣赏)跳广场舞用。
有人把退休比喻是人生第二青春的开始。的确,人的身体可以变老,但是精神可以永远保持健康向上。潘喜在退休后,退而不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丰富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他对自己退休生活的安排,既愉悦身心,又通过戏剧创作,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便成就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