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B07-半岛教育

新闻    时间:2018年11月1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各方热议“十个一”,岛城中小学在行动
半岛记者 孙雅琴 刘金震 栾英杰

11月5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青岛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经公布就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十个一”项目的实施会不会加重学校和学生的负担?对学生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学校接下来又会有哪些具体的实施计划?记者进行了采访。

“十个一”不是负担

“十个一”项目一经提出,各学校就组织教师们进行广泛学习和研讨,不少学校总结认为目前已基本能实现“十个一”的要求,对学校来不是负担。
“我们的老师学习文件之后,一致认为‘十个一’的要求很接地气,比较容易实现,基本上都是学校已经开展工作的梳理和规范。”青岛长沙路小学校长高先喜看到文件后很欣喜,因为学校目前有多项工作已经远超文件的要求。比如学校的研学课程,会让学生通过走进博物馆、探访老建筑、采摘蔬菜瓜果、进行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研学之后要写日记,其中还把绘画、写作、演讲、劳动等多方面融入进去,可以说仅此一项已经可以实现“十个一”当中的好几个目标了。
“对初中来说,这些要求也不难实现,只不过需要更多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青岛四十七中校长张静表示,虽然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不会有特别丰富的活动形式,但其实在学科教学中很多要求已经有所渗透。“文件要求学生每月精读一本有助于成长的纸质书,而我们的学生每周都有语文和英语的大阅读课,重点就在做这件事。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就可以达到要求,对学生来说也不是负担。”张静强调,读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性情,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各学科知识,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大有裨益。“再比如说演讲,我们计划通过辩论赛的方式实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搜集材料、写议论文等方方面面。”张静说,针对“十个一”的要求,学校要善于结合自身目标要求进行挖掘和延伸,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对于活动形式,青岛嘉定路小学校长刘艳华认为,“小学实施‘十个一’主要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对完成这些‘小目标’抱有兴趣和热情,而不是被动接受。”因此,嘉定路小学在很多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上,都并非循规蹈矩。比如,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给每个孩子一本阅读存折,学生每天积累的读书时间到了学期末都会兑换成相应奖品,其中突出的还有望被评为学校的“阅读小达人”。而大课间时间,学校也改变了传统的课间操模式,改为趣味跑步和跳绳,让孩子真正地活动起来,到达锻炼的效果。
青岛北仲路第二小学的“三美”主题实践活动课程也特别注重形式感,课程包含“美好未来、美丽世界、美德行动”三个方面。仅“美丽世界”这一个主题就包括:探秘昆虫世界、漫游植物王国、海洋动物大家族、民俗大观园、走进博物馆、探访老建筑六个研究课题。“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孩子每次带着问题去实践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校长耿汇蓬说。
而市南区学校从多个方面都在促进中小学生向全面+特色的方向发展,改变单一的体育美育培养模式。比如,全面普及开展三年级击剑、四年级游泳、五年级武术项目、六年级帆船运动和二年级冰雪项目试点,基本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五项以上运动技能。各学校还将“京剧、古琴、陶艺、剪纸、锣鼓、吕剧、皮影”等文化传承项目引入校园,为全区4万余名学生营造全方位艺术氛围,培养学生掌握艺术才能。

研学活动让“知行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个一”项目具体内容中,时下火热的研学也被纳入其中,甚至明确提出每学期参加一次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岛城中小学的研学热方兴未艾,目标都在于丰富学生经历,促进掌握课堂外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近期崂山二中的研学之旅,就以探访青岛新变化为目标,发动了高二级部全员参与。同学们兵分三路亲近家乡,沉浸其中收获课堂外的知识。崂山二中校长翟召东说,研学让同学们从社会、自然中汲取发展力量,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还愉悦身心、获得知识并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一举多得。目前,学校正围绕“十个一”制订具体计划,一方面对已开展的研学等工作进行梳理,一方面创新更加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
走出去研学的经典案例中,自然有青岛实验高中的身影,尤其连续多年的贵州研学之旅,形成有规模、有课程、有所得的特色。在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看来,“十个一”的核心是培养全面且个性发展的学生,使推进综合素质提升有了更加具体的抓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他认为研学是综合学习的过程,研是学习方式,学是最终的目的。“过去的课堂太注重课堂和书本,培养出来的是行知分离的学生。”研学可以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知,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是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既然研学要落脚在学习上,还得有学习任务、评价机制,引导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价值,是应该大力倡导的教育方式。
说到研学,半岛都市报作为岛城的知名媒体,近年来也搭建了学生记者团等锻炼平台和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多次组织赴贵州、上海等地研学,陪同学们迈开了行万里路的研学脚步,在千山万水间寻找诗情画意的课堂,最终全面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半岛学生记者团率先开创了以“新闻采访+社会实践+研学游学+语言表达+领导才能”为主打特色的青少年课外成长新模式,目前已成为岛城规模最大、最具品牌影响力、拥有最为专业培训团队的学生记者团体。学生记者团充分挖潜本地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基地,为成员们提供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长处

“‘十个一’项目说到底是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十项要求涵盖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要求。如果学校能把这十件事做好做实,对学生的影响和改变将会是巨大的。”青岛陵县路小学校长管彦莉介绍,由于学校新市民子女较多,一开始有些家长并不认同学校开展的各种社团和活动,认为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变得更加乐观自信,精神面貌跟之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这时候家长们才认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前不久学校还获得青岛市中小学艺术节啦啦操比赛街舞组的第一名,孩子们展现出来的素质让人完全看不出新市民子女与本市子女相比有什么差别,我认为这就是‘十个一’的意义所在。”管彦莉说,其实学生身上的潜力很大,而学校的责任就是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
青岛启元学校校长李东也认为“十个一”的提出对家长和社会的导向性更强。“虽然学校一直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舞台,但有些时候家长还是更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有了正式文件的出台加上学校的具体实施,相信很多家长只重视文化课的观念就会慢慢得到转变。”李东说,由于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十个一”的推行将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先为学生的小学阶段普及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喜好,合理培养,让孩子体验更多自己所喜欢和专长的项目,到了初中阶段再就某一项或某几项特长深度发展。“就像教育家所言,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但是每个孩子都必然有自己所专长的本事,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是学会一项体育技能。学生在校期间自主选择学习两至三项体育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其中一项受益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二是掌握一项艺术才能。学生在校期间自主选择学习一至两项艺术才能,熟练掌握其中一项受益终身的艺术才能。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三是精读一本书。学生每月精读一本有助于成长的纸制书。培养自主阅读、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将其与个人成长、情感体验、感悟体会相结合。
四是记好一篇日记(周记)。学生要坚持把所见、所闻、所感,不拘形式地记下来。培养学生记日记(周记)的习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汇,锻炼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是参加一次劳动。学生每月参加一次学校、家庭或自己选择的劳动活动。通过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发自身职业潜能。
六是演唱一支歌曲。学生每学期能用优美的声音和饱满的情绪至少演唱一支优秀的歌曲。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学会识谱,理解歌曲思想,体会丰富的情感。
七是诵读一首诗词。学生每天大声诵读一首诗词。通过诵读活动,提升阅读、感悟作品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八是进行一次演讲。学生每学期在班级、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做一次演讲。通过演讲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思维逻辑和清晰表达能力,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树立自信心。
九是参加一次研学。学生每学期参加一次研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熟知乡土乡情,感知传统文化,感受祖国和生活的美好,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十是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学生每学期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加深对公民责任、义务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服务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