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3-人文青岛

那一年,轰动全国的华北运动会

新闻    时间:2018年10月2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张文艳

省运会刚刚落幕,余温尚存,继续体育史话,避不开的一段历史,便是轰动全国的第17届华北运动会。
青岛这座海滨城市,历经沧桑,却美丽依旧。
所以,宋君复才有过这样的一番言辞:“依山濒海,四季温和,在东亚屈指可数,为体育理想之乡。交通便利,可舟可车,商业发达,设施齐全,具备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诸多条件。就人和而言,青岛乃东夷后土,习六艺,尚悍勇,为现代体育之嚆矢……”(《1933:青岛之约》于佐臣作)
宋君复的这番话是1932年在开封举行的第16届华北运动会闭幕式上发表的,他的身后,是青岛体育总会的嘱托,也是青岛人的希望。
青岛队的总教练宋君复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这一年的8月,他刚刚与总裁判长郝更生携手闯入洛杉矶奥运会,当时中国代表团只有3个人,郝更生是领队,宋君复为教练,队员便是田径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奥运之行,虽然没有耀眼的成绩,但也将中国雕刻在了奥运史上。
正因为有过同甘共苦的经历,所以郝更生支持宋君复的演讲,当时,在座的多数执委认为,按盟位的排次由山西太原承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宋君复慷慨激昂地阐述了青岛的各种优势:“年复一年的春秋两季运动会,使体育新人辈出。而青岛国术馆是政府创设的全国唯一官办武馆,为市民强身健体的公益体育事业,是其他省市所没有的。再者,青岛不仅有东亚第一的海水浴场,还有东亚第一的游泳运动员,特别女运动员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诸位如有兴趣,可翻翻《北洋画报》便可对青岛的游泳运动有个大致的了解”(《1933:青岛之约》)。他还承诺,青岛如果能承办下届运动会,青岛市政府将在汇泉湾畔修建华北最大的万人体育场!
僵持过后,方案悬而未决。“郝更生于是提议,在首任执委张伯苓缺席的情况下,上述议题不能作为执委会决议。但有一句话要记录在案:如太原不能届期举办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则改在青岛”。
事有凑巧,开封会议以后,山西骤发大水,于是,华北运动会的旗子自然流转到了青岛。
在时任青岛市长沈鸿烈的支持下,青岛市政府在汇泉跑马场东部特批土地760公亩,投资19万开工建设运动场馆,“万人体育场”不再是空谈。
体育场的蓝图是宋君复提供的,因为他将洛杉矶体育场的图纸带回,确定以此图为蓝图,予以缩小改动。“体育场纵340米,横230米,内设田径兼足球场,环以看台15级,可容观众1.5万人。台下共有148间休息室,均设有双层木床,供运动员休息之用。北建三层门楼,一层为大门通道,二层为会议室,三层为办公室。另有东西两便门可直通场内外,其他11门均系从场外上看台之门,门前装有吊灯。田径场系蓝曲式400米一周的跑道,直道8条,弯道6条,可谓当时国内第一流之体育场……花坛路端建立四座石柱,中间两根石柱较大,上刻“青岛市体育场”六字,四柱顶端装有方形路灯。跨过文登路,即中山公园处。运动员、观众在休息时,可漫步中山公园。此场于1933年2月16日破土开工,同年6月底建成”(《沈鸿烈与十七届华北运动会》)。
万事俱备,东风亦来。
1933年7月12日,有着20余年的华北运动会终于在青岛市体育场开幕。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绥远等9个省,青岛、北平两个市,以及威海卫特区共12支代表队,1034名运动员参加了运动会。这次运动会分男子高级部、中级部和女子部3个组别进行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网球、排球、垒球、棒球、国术和摔跤。青岛市派出了200多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全部的比赛和表演项目,取得了青岛市参加华北运动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而这届运动会,留下的历史性纪录,当属游泳比赛盛况。过去历届大会的游泳比赛,限于场地及设备均未能举行,青岛得天独厚,有辽阔的天然游泳场,比赛场选择在栈桥南端海域,主持官员在澜阁上观看,民众伫立栈桥参观。青岛参会的87名游泳运动员,几乎全部鳌头独占。尤其是何文雅、何文静、何文锦三姐妹包揽女子50米自由式和100米自由式前3名,被誉为“何氏三杰”。几张斑驳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热闹的画面。青岛,在回到祖国怀抱10余年后,终于再次让全国重新认识了它的坚韧和美丽。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项目是国术。正是这届运动会,将国术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为国术历史着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8个国术比赛项目中,青岛武术馆获六项第一。这一年的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青岛队获国术四项冠军。同时,在南京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中,田鸿业、李忠先、郑少先、孙秉刚、徐杰三等18人组成的青岛队,获得了国考总分第一名。1934年10月,在华北第十八届运动会上,青岛国术馆获国术五项冠军。当时的青岛女子武术名将栾秀云一人获杂项器械冠军和剑术亚军。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和妻子王英霞来青岛,他久闻栾秀云的大名,特请栾秀云表演了一套剑术,大为称赞并赠诗一首:
堂堂国土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
第二年也就是1934年的11月,青岛国术馆在广东路1号建成,青岛的国术也有了立足和发展之地。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国术馆培养了近万人学习武术,这在当时蔚为可观。“这一时期,青岛市的武术竞赛也很频繁,春、秋季都举行运动会,运动会上即有国术项目或表演比赛。上世纪30年代,青岛还举行过几次全市性国术市考”(《青岛武术和青岛国术馆》)。
武术在青岛如何兴起,又经历了哪些辉煌与落寞?本期,我们详细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