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B03-娱乐周刊

半岛都市报

娱乐周刊
2018年10月19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新闻[A02]新闻评论[A03]重要新闻[A04]深读新闻[A05]深读新闻[A06]城事新闻[A07]城事新闻[A08]城事新闻[A09]城事新闻[A10]城事新闻[A11]城事新闻[A12]城事新闻[A13]广告[A14]城事动向[A15]广告[A16]城事社会[A17]城事经济[A18]文体新闻[A19]文体竞技[A20]文体体彩[A21]文体关注[A22]天下新闻[A23]天下关注[A24]半岛圈分享[B01]娱乐周刊[B02]娱乐周刊[B03]娱乐周刊[B04]朝花周刊[B05]朝花周刊[B06]第一消费[B07]消费数码[B08]品味周刊[J01]胶州新闻[J02-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珠海路新闻[QA03]珠海路新闻[QA04]珠海路新闻[QC01]市南社区报[QC02]湛山新闻[QC03]湛山新闻[QC04]湛山新闻[QD01]敦化路新闻[QD02]敦化路新闻[QD03]敦化路新闻[QD04]敦化路新闻[QE01]市南社区报[QE02]八大峡新闻[QE03]八大峡新闻[QE04]八大峡新闻[QF01]市南社区报[QF02]江苏路新闻[QF03]江苏路新闻[QF04]江苏路新闻[QG01]市南社区报[QG02]金门路新闻[QG03]金门路新闻[QG04]金门路新闻[QI01]洛阳路新闻[QI02]洛阳路新闻[QI03]洛阳路新闻[QI04]洛阳路新闻[QI05]洛阳路新闻[QI06]洛阳路新闻[QI07]洛阳路新闻[QI08]洛阳路新闻[QJ01]市南社区报[QJ02]八大关新闻[QJ03]八大关新闻[QJ04]八大关新闻[QK01]市南社区报[QK02]中山路新闻[QK03]中山路新闻[QK04]中山路新闻[QM]市南社区报[QM01]市南社区报[QM02]云南路新闻[QM03]云南路新闻[QM04]云南路新闻[QN01]市南社区报[QN02]八大湖新闻[QN03]八大湖新闻[QN04]八大湖新闻[QP01]市南社区报[QP02]香港中路新闻[QP03]香港中路新闻[QP04]香港中路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

新闻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记者 王悦

2018年,对于中国电视剧市场是“特别”的一年。从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算起,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60年。小小荧屏,方寸之地,却装载着大千世界与古往今来。这里既有寻常巷陌家长里短,也有英雄儿女传奇史诗。这里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有大历史的风云变幻。不同时代创作的电视剧记录着中国社会变化的点点滴滴,生动展现着社会的飞速变迁。

诸多首次:
经典诞生引时代潮流


回望中国电视剧市场从初长到繁茂,优秀作品多如浩瀚星河,不少承载着时代印记的影视作品让人记忆犹新。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1983年《大侠霍元甲》作为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引发了内地武侠热潮;1985年,随着《上海滩》的热播主题歌在大街小巷流传,成为几十年来粤语流行歌曲的经典,许文强的西装和围巾、冯程程的麻花辫等装束也成为年轻人仿效的对象。同年,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播出,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中心话题。1986年,中国第一部采用特技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1987年《红楼梦》制造了中国电视剧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上世纪90年代国产剧步入大制作时代,1990年播出的《渴望》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同年的《封神榜》在服装、神怪造型上都开风气之先。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中国电视系列喜剧先河;1994年,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播,1998年《将爱情进行到底》则是第一部青春偶像剧;《还珠格格》是中国电视剧的一部传奇,本剧轰动亚洲,风靡全球各国华人圈并打破中国电视剧收视纪录……这些多元化体裁与题材的作品,一步步推动着中国电视剧开拓出主旋律和娱乐性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见微知著:
荧屏里记录生活变迁


不同年代创作的电视剧记录着中国社会变化的点点滴滴,于衣食住行等细枝末节之处,展现着人们在物质生活层面的改变。从千篇一律到个性张扬,从质朴简单的“黑白蓝灰”到自由穿搭,时代改变了着装,衣着为时代添色,电视剧成为人们审美进步的见证者。从物质匮乏的上世纪50年代,窝窝头、萝卜、大白菜是普罗大众最珍视的食粮,到“大锅饭”承载着集体的回忆和同吃同住的美好情感,再到“红酒配刀叉”的西餐,成为年轻人追随的饮食潮流,步入现代,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回归,小小餐桌上的饮食变迁,映照出的是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从自行车到轿车,从火车到高铁,城市交通网四通八达,以及交通工具的升级,电视剧成为科技进步的见证者。时代在变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在于吃穿住行的变化,还在于通讯工具和家居用品的进步。

网生时代:
以匠心做好剧主题不变


而随着互联网发展,对于网生内容的监管也不断趋于完善,网生剧集也从早期的擦边球逐渐发展成为传统电视剧的有益补充。在玄幻剧、刑侦剧、青春校园剧方面,创立了我国电视剧的新类型,对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吸引力,进一步扩大了电视剧受众人群,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电视台的优势逐渐减弱。
经历了60年的发展,国产剧从题材、类型、风格、概念等方面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听,成为一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名片”。“把脉时代进程、深掘生活底蕴、引领百姓认知”始终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良传统。如何讲好故事,以匠心精神做好剧,是电视剧从业者应肩负起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