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M03-墨城新闻

半岛都市报

墨城新闻
2018年09月21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新闻评论[A03]重新新闻[A04]重新新闻[A05]城事新闻[A06]城事新闻[A07]城事新闻[A08]城事新闻[A09]城事新闻[A10]城事新闻[A11]城事新闻[A12]城事新闻[A13]城事新闻[A14]城事新闻[A15]文体新闻[A16]文体新闻[A17]文体新闻[A18]娱乐周刊[A19]娱乐周刊[A20]朝花周刊[A21]朝花周刊[A22]天下新闻[A23]天下新闻[A24]半岛圈[B01]国庆特刊[B02]国庆特刊[B03]国庆特刊[B04]国庆特刊[B05]国庆特刊[B06]国庆特刊[B07]国庆特刊[B08]国庆特刊[B09]国庆特刊[B10]国庆特刊[B11]国庆特刊[B12]国庆特刊[B13]国庆特刊[B14]向快乐出发[B15]向快乐出发[B16]国庆特刊[GA01]平安红岛[GA02]平安红岛[GA03]平安红岛[GA04]平安红岛[GA05]平安红岛[GA06]平安红岛[GA07]平安红岛[GA08]平安红岛[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QQ01]镇江路街道新闻[QQ02]镇江路街道新闻[QQ03]镇江路街道新闻[QQ04]镇江路街道新闻[QR01]辽源路新闻[QR02]辽源路新闻[QR03]辽源路新闻[QR04]辽源路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X05]西海岸新闻[X06]西海岸新闻[X07]西海岸新闻[X08]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ZA01]金家岭新闻[ZA02]金家岭新闻[ZA03]金家岭新闻[ZA04]金家岭新闻[ZA05]金家岭新闻[ZA06]金家岭新闻[ZA07]金家岭新闻[ZA08]金家岭新闻[ZE01]市北新声[ZE02]市北新声[ZE03]市北新声[ZE04]市北新声[ZE05]市北新声[ZE06]市北新声[ZE07]市北新声[ZE08]市北新声

130个零部件组成一个官印鸟笼

即墨农民张云刚潜心3年自学官印鸟笼制作,传承老手艺希望能申遗

新闻    时间:2018年09月2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张云刚和他做好的官印鸟笼。
文/图 半岛记者 李春燕
通讯员 李世杰

多年前,即墨区蓝谷高新区万华埠村村民张云刚偶然淘到了一个官印鸟笼,从此就和官印鸟笼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自幼喜欢鸟笼,面对即将失传的这项传统老手艺,他潜心自学研究,历经3年、上百次的拆装实验,在传承南方鸟笼的精巧雅致基础上,大胆借鉴北方鸟笼的端庄大气,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南北神韵的官印鸟笼。未来,张云刚希望官印鸟笼能申请非遗,让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花费一个月工资买鸟笼

9月16日,半岛记者来到即墨区蓝谷高新区万华埠村村民张云刚的家中。走进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只见屋里屋外到处堆满了竹条,此时张云刚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鸟笼。半岛记者看到,张云刚制作的官印鸟笼小巧玲珑,美观精细,乖巧秀气。“我从小就喜欢鸟笼,每次看到和鸟笼有关的东西就格外注意,十几年前偶然间我在一个店里看到了一个官印鸟笼,当时真是如获至宝。”张云刚告诉半岛记者,他知道官印鸟笼在北方很少见,所以虽然当时工资只有400块钱,还是瞒着家人偷偷买了下来。回家后,看到这个精致罕见的官印鸟笼,张云刚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他想学习制作官印鸟笼,想把这项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自从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张云刚就到处打听哪里有会做鸟笼的师傅,结果让他很失望,全国能做的人寥寥无几,并且都不外传这门手艺。“既然没法向别人学习,那不如我自己自学研究。”说到做到,他马上开始动手制作,每天查看相关的书籍资料,全国各地寻访做鸟笼的工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制作鸟笼上。“当时我还没有下岗,白天上班,晚上吃完饭就在小屋里研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因为太喜欢做鸟笼了,所以从来没有觉得辛苦。”张云刚笑着说。

老手艺要传承也要创新

半岛记者了解到,官印鸟笼据传是清乾隆帝下江南亲自命名的贡品,在当时,把玩和收藏官印笼是一种身份、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也寓意着正官、正印、拢财之意,三者互相依附、互相制约又循环无穷、生生不息,在传统的命理格局中起着核心的运化作用。
储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还要有实际操作,张云刚就将自己辛苦淘来的鸟笼仔细拆开,开始了长达3年的研制。“这3年的时间,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这个鸟笼转,家人都说我着魔了,吃饭睡觉满脑子想的都是鸟笼。”张云刚笑着说,传统老手艺要传承,但是也要适应新潮流进行创新。张云刚在认真传承南方笼的精巧雅致基础上,大胆借鉴北方鸟笼的端庄大气,经过上百次的拆装实验,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南北神韵的官印鸟笼。

制作鸟笼需要20余道工序

“你看这个官印鸟笼看似正方,实是上部微收,貌似古代的官印,含9种文化,包括竹编、竹雕、瓷器、书画、榫卯、铜雕、错金、金银丝镶嵌、易经风水等,还有9种吉祥纹样,如饕餮、海鸥、桥梁、祥云、蝙蝠、香草、如意、海浪、寿字等。”提起官印鸟笼的制作工艺,张云刚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官印鸟笼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一共有130个零部件,用料也非常讲究,需要选用生长5年以上的楠竹才能制作。楠竹首先要用多种中药材高温蒸煮,目的是为了防虫蛀,还有保留中药的香味,然后再经过劈板、切料、拉丝、创平、磨光、描图、雕刻、旋锯、组装、整形等20余道复杂工序,一个精致美观的官印鸟笼才算大功告成。
“每一道工序都极其重要,缺一不可,其中仅磨光工序就需要6个小时,大约7天才能制作完成一张。”张云刚说,鸟笼制作过程全部是拼接组装,如同中式古家具的榫卯和中式古建筑的斗拱结构,笼柱与横梁的链接上是采用丝线绑扎拼接工艺,相连接的部位不能用胶水粘贴,要在稳定的状态下是一个咬合紧密的整体,这也是官印鸟笼制作工艺的一个独特之处。
说话的同时,张云刚给半岛记者拿来一个6厘米长的黄杨木雕刻门花。“你看,这是门花,放在鸟笼门上的,别看它小,可是很费功夫,全是手工雕刻,需要一上午的时间,做鸟笼确实是一个细活,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儿子也喜欢做鸟笼,现在去济南学习雕刻了,准备毕业以后回来和我一起做鸟笼。”儿子喜欢鸟笼制作这门手艺,也让张云刚很欣慰,说到未来打算时,张云刚说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官印鸟笼制作手艺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欢这门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