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M03-墨城新闻

半岛都市报

墨城新闻
2018年08月24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新闻[A02]新闻评论[A03]深读新闻[A04]深读·聚焦[A05]民生看点[A06]深读·关注[A07]广告[A08]青岛啤酒节醉美西海岸[A09]青岛啤酒节醉美西海岸[A10]城事新闻[A11]专题[A12]城事·关注[A13]城事·关注[A14]城事·教育[A15]鲁信物语[A16]城事·动向[A17]城事·民生[A18]城事·民生[A19]城事·温度[A20]城事·人物[A21]城事·社会[A22]城事·社会[A23]城事·社会[A24]城事·经济[A25]聚望2018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A26]聚望2018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A27]文体·体彩/竞技[A28]文体·关注[A29]文体·看点[A30]天下新闻[A31]天下·动向[A32]半岛圈·分享[B01]娱乐周刊[B02]娱乐访谈[B03]娱乐话题[B04]朝花周刊[B05]朝花观澜[B06]第一消费[B07]消费热点[B08]品味周刊[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09]胶州新闻[J10]胶州新闻[J11]胶州新闻[J12]胶州新闻[J13]胶州新闻[J14]胶州新闻[J15]胶州新闻[J16]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L09]莱西新闻[L10]莱西新闻[L11]莱西新闻[L12-13]莱西新闻[L14]莱西新闻[L15]莱西新闻[L16]莱西新闻[L17]莱西新闻[L18]莱西新闻[L19]莱西新闻[L20]莱西新闻[L21]莱西新闻[L22]莱西新闻[L23]莱西新闻[L24]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QA01]市南新闻[QA02]市南新闻[QA03]市南新闻[QA04]市南新闻[QC01]市南社区新闻[QC02]市南社区新闻[QC03]市南社区新闻[QC04]市南社区新闻[QE01]市南社区新闻[QE02]市南社区新闻[QE03]市南社区新闻[QE04]市南社区新闻[QF01]市南社区新闻[QF02]市南社区新闻[QF03]市南社区新闻[QF04]市南社区新闻[QG01]市南社区新闻[QG02]市南社区新闻[QG03]市南社区新闻[QG04]市南社区新闻[QJ01]市南社区新闻[QJ02-03]市南社区新闻[QJ04]市南社区新闻[QK01]市南社区新闻[QK02]市南社区新闻[QK03]市南社区新闻[QK04]市南社区新闻[QM01]市南社区新闻[QM02-03]市南社区新闻[QM04]市南社区新闻[QN01]市南社区新闻[QN02]市南社区新闻[QN03]市南社区新闻[QN04]市南社区新闻[QP01]市南社区新闻[QP02]市南社区新闻[QP03]市南社区新闻[QP04]市南社区新闻[QQ01]镇江路街道新闻[QQ02]镇江路街道新闻[QQ03]镇江路街道新闻[QQ04]镇江路街道新闻[QR01]辽源路街道新闻[QR02]辽源路街道新闻[QR03]辽源路街道新闻[QR04]辽源路街道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ZE01]市北新声[ZE02]市北新声[ZE03]市北新声[ZE04]市北新声[ZE05]市北新声[ZE06]市北新声[ZE07]市北新声[ZE08]市北新声

邱颖琪:因为读报,爱上写作

新闻    时间:2018年08月24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周末,邱颖琪去看望乡下的爷爷奶奶。老家门前有一块小菜园,茄子在膨胀自己光滑的肚皮,辣椒展示自己的尖指甲,豆角挥动黄瓜在荡着秋千。一进院子,韭菜在墙角整理自己的乱发,丝瓜在墙上躲着迷藏,奶奶的月季花更是开得无拘无束,像极了炊烟的自由自在。此时,爷爷戴着花镜正在看报纸,奶奶开始抱怨他:“还不快点准备菜,整日就知道看报看报,上面有什么宝贝似的。”爷爷笑着放下报纸,不用问准是《半岛都市报》。
自从邱颖琪的爸爸在《半岛都市报》发表第一篇小豆腐块开始,爷爷更是每天手不离报纸了,每次闲聊,都要扯到报纸的话题,他说这份报纸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敢于直言,是了解和发现社会的缩影。记得那一年,邱颖琪爸爸写的关于纪念抗美援朝牺牲的大爷爷的文章,爷爷仔细收藏了,时不时拿出来再读上一遍。不知何时,连电视迷的奶奶都会向身边的邻居们一起讨论报纸上的新闻。随着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报纸的阅读量有所缩小,但是文字在墨香陪伴中的韵味,总是替代不了的。《半岛都市报》诞生以来,给身边群众解决了许多困难,特别是报纸的即墨版创办以来,赢得广大即墨读者和群众的认可。在许多群众的心中,有什么困难或者受到委屈,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半岛都市报》的热线电话。
邱颖琪爸爸日常码字的时候,会翻阅报纸的信息,无论是弘扬正面的、还是揭露负面的,他总是读得津津有味。读书读报成了他闲暇曙光里的最爱,并且,在他的一朋友圈里,媒体朋友占了不小比例。受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从小邱颖琪就爱看《半岛都市报》,小学三年级参加义卖报纸为灾区捐款的活动,还在报纸上刊登,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赞许她,这也让她对《半岛都市报》的感情日益加深。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报纸浏览当天的新闻,《半岛都市报》让她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开阔了视野。业余时间,她也慢慢学着写作,当她第一次在《半岛都市报》上发表文章的时候,内心无比的自豪和高兴,并且对写作的兴趣亦愈来愈浓厚,希望将来也可以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如今,在外地求学,只有假期才能读到《半岛都市报》了,做为一名忠实的读者,邱颖琪祝福《半岛都市报》19岁生日快乐,越办越好,更珍惜与《半岛都市报》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