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B04-朝花周刊

半岛都市报

朝花周刊
2018年07月27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01]封一[02]新闻评论[A01]头版新闻[A02]重要新闻[A03]重要新闻[A04]青岛啤酒节[A05]青岛啤酒节[A06]青岛,与世界干杯[A07]青岛,与世界干杯[A08]城事新闻[A09]城事关注[A10]城事看点[A11]城事看点[A12]城事人物[A13]专题[A14]城事温度[A15]广告[A16]城事民生[A17]城事社会[A18]城事社会[A19]城事社会[A20]城事经济[A21]文体新闻[A22]文体体彩[A23]文体关注[A24]文体综艺[A25]品味周刊[A26]品味资讯[A27]天下新闻[A28]天下关注[A29]天下时局[A30]半岛圈分享[B01]娱乐周刊[B02]娱乐访谈[B03]娱乐话题[B04]朝花周刊[B05]朝花观澜[B06]朝花连载[B07]第一消费[B08]消费热点[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广告[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M09]墨城新闻[M10]墨城新闻[M11]墨城新闻[M12]广告[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QQ01]镇江路街道新闻[QQ02]镇江路街道新闻[QQ03]镇江路街道新闻[QQ04]镇江路街道新闻[QR01]辽源路新闻[QR02]辽源路新闻[QR03]辽源路新闻[QR04]辽源路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ZD01]浮山闻汇[ZD02]浮山闻汇[ZD03]浮山闻汇[ZD04]浮山闻汇

刘醒龙新作破译黄冈精神密码

新闻    时间:2018年07月27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刘醒龙
  ■新书讯
半岛记者 刘依佳

“抱着父亲。我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这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在散文《抱着父亲回故乡》开篇写下的两句话。那是2012年的深秋,88岁高龄的父亲去世后,刘醒龙流着泪写下的刻骨之痛。此前,他虽意识到父亲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却并未决定要写下来;自此以后,他心中火苗疯长。
而今,62岁的刘醒龙终于以笔圆梦,一部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以“我”眼之观,以“我们的父亲”为主角,叙述了黄冈刘氏家族数代人的命运变迁。
如果止笔于此,《黄冈秘卷》充其量也仅仅是一部家族传记史,但刘醒龙不仅是“天真的赤子”,更是“复杂的思想家”,他写“父亲”,更写故乡黄冈,写黄冈的历史和文化,写黄冈人的灵魂和人性,并力求解读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绵延不断的独特气韵和精神传承。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於可训所言:“《黄冈秘卷》的家族叙事形式不在于追寻家族的荣耀,而在表现刘氏先人的勤谨耐劳、忍辱负重、正直忠勇、执拗端方的品质,这样的家族叙事旨在追溯一种地方性文化的根。”

壮心与贤良是小说筋骨

黄冈,这个相传自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居住的“五水蛮”,这个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鄂东古城,在五千年文明中,可谓贤能辈出,显赫一时: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医圣李时珍、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学者闻一多等等,均系黄冈人。此外,黄冈还有“将军之乡”“状元故里”之称:仅明清两朝,各中进士就有二百七十六员和三百三十五员;革命战争时期,此地更是诞生了两百多名开国将帅;即便到今天,黄冈中学也是赫赫有名……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冈这方水土,到底有何魔力?黄冈这方水土养育的人,又具有什么样与众不同的人格?
作为黄冈人,刘醒龙对故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深刻的思索。
“黄冈大地人文品格的与众不同,历史上的‘五水蛮’留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别样的血脉,也是因为‘五水蛮’恶名远播,才有当年朝廷将失宠与失意的杜牧、王禹偁、苏轼等人谪贬到作为蛮荒之地的黄州,这种历史的恶作剧,无意之中将黄冈这块土地打造成壮心与诗意并存的贤良辈出所在。”具体到新近出版的《黄冈秘卷》,刘醒龙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个小小村落中人的壮心与贤良,是这部小说的筋骨。”
诚如刘醒龙所言,《黄冈秘卷》以“我”意外接到的两通电话——来自北京红颜知己的女儿北童的“寻仇”电话和母亲从老家打来的诉苦电话,揭开了故事序幕,制造了矛盾冲突,也巧妙地将黄冈的今与昔串联在一起,不着痕迹。作者写作功底之深厚,可见一斑。
而后,作者由母亲在电话中抱怨父亲冥顽不化说开去,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我们的父亲”——“老十哥”刘声志,一个奉行有理想成大事的硬骨头,一个赋闲多年秉性未改的老黄冈人。而后再由“老十八”刘声明的突然造访,牵连出了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老十一”刘声智,一个坚信有计谋成功业的民营企业家,以及他与“老十哥”刘声志之间多年的恩怨纠葛,是为小说主干。而让两个主人公同年同月同日生、甚至连名字都是同音的“刘声志”和“刘声智”的“刻意之笔”,也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一个智者,一个志士。只要做对了,二者本不会有问题,也不会产生根本冲突。贤良方正作为小说的重要内核,同时包括了志与智。在现实人生中,通过人为操弄,常使二者处在对冲状态。没有智慧成就不了志气,没有志气的智慧,会沦落为蝇营狗苟的小聪明,小狡猾。”刘醒龙表示,“老十哥”刘声志正是黄冈地方文化的传承人,他不论置身处何方,不论年岁几何,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不服输的硬骨头精神和近乎偏执的“一根筋”特性,“这种执拗绝不是与时代背道而驰,不是与天下为敌。在黄冈人的性格中,能让他们敢于执拗的,显然就是贤良方正。没有贤良方正的底气,胡乱执拗下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一份执着,一种坚韧,一片忠诚,一腔孤勇,换取一生的坦荡。这正是黄冈独特的文化人格,也是作者笔下“心灵的传说”,是“可以鄙视一切庸俗的私利与卑劣的嫉恨”的精神传承。

一回家乡就“害羞”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千古诗句,描述游子对故土永恒的念想。作为离乡多年、定居武汉的黄冈人,谈及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刘醒龙出人意料地用“害羞”二字来形容。在附于书末的后记中,他也详细描述了这份特殊的感情:
“二○一一年秋天在国家大剧院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再伟大的男人回到家乡也是孙子。顺着这句话,后来又说,越是美丽的女子回到家乡越是娇羞。男人回到家乡的这些感觉,也是伴随着害羞二字而出现。第一次,随父亲站在小秦岭上,还没回过神来,父亲就朝着面前一堆黄土,扑倒下去,山呼海啸地趴在地面,待起身时早已是泪流满面……我也慌里慌张学着样,趴在地上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做完这些事,自己竟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害羞地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吱声。”
刘醒龙坦言,直到现在,“都一把年纪了”,但只要一回到黄冈,回到那片原野,“害羞的滋味便油然而生。害羞的意义是一种身不由己的爱,就像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面前莫明其妙地表现出害羞。如果是爱情,拥有一个在自己面前常常害羞的男人,是女人一生的幸运。回到原野上的害羞不是爱情,也不是欲望,而是太深的爱。爱到只能默默相对,哪怕多出一点动静也是对这种爱的打扰。”

刻画黄冈的人文坐标

原野所在,遍地温情。刘醒龙既是黄冈人,又写黄冈事,还以“我们的祖父”“我们的父亲”“我们”的自述方式呈现小说情节,“我”的身份又与作者本人十分相似,且对书中的父亲“老十哥”也倾注了很深的感情,难免会让人认为这部小说是他以他父亲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对此,刘醒龙表示,这个问题无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我不能说是,那样就容易被误解为自传体,这当然不是我的初衷,也与写作的真实不符。但我也不能说不是的,小说中不少细节,真切地发生在我父亲及他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当中。”
刘醒龙说,在《黄冈秘卷》中,他实验性地使用了“我们的祖父”“我们的父亲”这一新的人称,“父亲他们这一代人的理想和情怀,放在时间的长河里看,有着很大的不同。越是用心去写,越是发现父亲他们这一代,看上去平凡普通,貌不惊人,但在他们所面对的一百年里,其心其意,其行其为,远比通常所见的那些肤浅文字来得深刻和高尚。而用‘我们的父亲’这样的称谓,也是为了表达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寻根’,九十年代的‘写实’,在又一个一百年的背景下,为‘父亲’树一尊令我们问心无愧的文学雕塑,理应成为与‘父亲’最亲近的‘我们’的天职。”刘醒龙还表示,从词意上看,“我们”既可以是特定的几个人,也可以是很多人,“我自己的用意,也不只是简单写祖父和父亲,而是由他们漫延到上几代人可以统称的父辈。”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也有不少关于黄冈的“地方性知识”:以此为中心的原野传说;几如胜迹的东坡赤壁以及由此牵出的苏轼、王禹偁等一干历史文人;特产“黄冈大布”“巴河藕汤”的来龙去脉,等等。其中最有趣的当属黄冈的标志性方言:“嘿罗乎”(意为“很多”)、“嘿乎嘿”(“比很多更多”)、“嘿罗乎嘿”(“更多”)、“不嘿乎”(“不多”或“不咋地”)、“不罗嘿乎”(语气更强的“不咋地”)……简单的几个字,挪一挪位置,代表的意思就截然不同,方言的魅力,可见一斑。在书中,刘醒龙正是通过贯古通今、包罗万象的人、事、物,精准地刻画出了黄冈的人文坐标,而《黄冈秘卷》也为“新方志叙事”这一小说写作潮流提供了新的样本。
《丝路之绸》

作者:茅惠伟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丝绸是丝绸之路的原动力,也是这条路上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千余年间,无数的驼队、商船在丝绸之路往来穿梭,丝绸从中国的乡间小道走出,或穿越大漠戈壁,或远涉重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时间最为持久、路程最为漫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文明之旅。

《给孩子的科幻故事》

编者:宋明炜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收录了刘慈欣、刘宇昆、韩松、王晋康、潘海天等13位当代著名科幻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佳作,其中多篇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些作品以精妙神奇的构思、清新优美的文字、精密细致的结构,激发孩子们感受和发现无限美好的想象世界,扩张想象力,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禅的故事》

作者:易中天
绘者:黄永厚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从禅的起源开始,讲述了禅的发展与传承,描写了其从古流传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中的的衍变,穿插着有趣和耐心寻味的公案故事,充满哲思。
易中天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配合国画大师黄永厚的精彩画作,引据传说与史料,灵活运用古代文豪与禅师的对话,解释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识及俗语的出处。

《月夜潜者》

作者:(日)天童荒太
译者:不夜山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灾人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降临。从此之后天人永隔,父母、孩子、爱人、亲人、朋友,甚至不能亲自确认对方的死亡。为什么我还活着,为什么只有我活着,我到底该怎么继续活下去……本书探讨的正是灾难之后,留下来的人到底应该怎样继续生活这一深刻话题。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关于灾难后自我厌恶和自我救赎的作品。
本期《朝花》文章将发送至半岛客户端“快读”频道。扫一扫,更多精彩极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