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1-夕拾悦读

半岛都市报

夕拾悦读
2018年07月23日

【眉批】

欢言酌春酒,流观山海图

新闻    时间:2018年07月2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张向荣

朋友寄来《观山海》,我喜不自禁,当时就想起了陶翁《读山海经》里的句子:“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正如鲁迅先生童年时从一位长辈那里听说了《山海经》的存在,且有图,“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我的童年,则又是从鲁迅先生那里得知了这部书的存在,同样对那怪力乱神充满了兴趣,更确切地说,对图的兴致要远远大于对书的好奇。可以说,山海经图就是童年鲁迅的“绘本”。
待到成年后,因为学业的需要,我陆续购置了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此时再翻阅《校注》粗陋简单的山海经图,审美的兴致早已荡然无存,留存的只有所谓学术的一点兴趣了。想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仅以“盖古之巫书也”评论《山海经》,不及山海经图一字,大抵也是同样的情况吧。
按照袁珂先生的看法,“《山海经》在古代是图文并重的,但是古图佚失不可得见”。古图存在的证明,是第一个注释《山海经》的晋代郭璞,同时著有《山海经图赞》。而本文开头所引用的陶翁的诗句,也证明了山海经是有图的。后来,据说六朝梁国的张僧繇绘制过山海经图,宋代咸平年间的舒雅在校理馆阁藏书时曾见过,并予以重绘,但“如今张、舒的古图都不可得见了”。总之,目前现存的山海经图,有据可考的都是明清的刻本。其中现存最早的山海经图,据考是《永乐大典》里收录的两幅插图,全本则只有明清刻本存在了。而流传最广的,则是清代康熙年间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他在撰述这本书时,前面所说的宋代舒雅描绘张僧繇的图还在,吴任臣就重绘到了自己的书里,而这些图后来又被清末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所采用,红绿套色印刷,也就是鲁迅先生曾经得到过的版本,由此,袁珂先生评价说:“古图虽不可得见,然而靠了吴任臣的重绘刊刻,广为流布,仍能一脉相传,使我们见到古图精神的大概。”
这里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梳理山海经图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流布,是因为这些出自明清人之手的图画,当然只能代表明清时人的审美、趣味和想象力。平心而论,这些古图固然有学术价值,也有文献意义,但就其审美而言则殊难令今人满意。《观山海》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绘本。绘本画风奇崛,色彩美艳,珍禽异兽整体上具有一种鬼魅之气。看得出,绘者细心揣摩了《山海经》的原文,该有的元素都有,但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这些绘画均附有《山海经》原文及解说,部分解说还吸收了较新的学术成果,对一些珍禽异兽可能的原型进行了解释和探讨。书中的画作,笔墨、配色等的确是延续中国美学传统的,但也吸收了日本动漫的一些特点。这也说明,在年轻一代创作者的推动下,只要对艺术创作进行鼓励哪怕仅仅是放宽限制,以中国本土素材为核心并博取各家所长的创作肯定会越来越多。
《观山海》
绘者:杉泽
作者:梁超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