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6-朝花周刊

半岛都市报

朝花周刊
2018年07月06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新闻[A02]新闻评论[A03]深读新闻[A04]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A05]推进综合试验实现动能转换[A06]深读聚焦[A07]城事新闻[A08]城事看点[A09]城事看点[A10]城事看点[A11]天使九月爱满岛城[A12]城事教育[A13]城事教育[A14]城事民生[A15]城事民生[A16]城事社会[A17]鲁信物语[A18]城事社会[A19]城事经济[A20]前方体育[A21]前方体育[A22]前方体育[A23]前方体育[A24]文体关注[A25]文体关注[A26]朝花周刊[A27]朝花观澜[A28]朝花波螺油子[A29]品味周刊[A30]天下新闻[A31]天下时局[A32]半岛圈分享[B01]娱乐周刊[B02]娱乐访谈[B03]娱乐话题[B04]第一消费[B05]消费热点[B06]消费热点[B07]消费热点[B08]消费热点[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莱西新闻[M03]温泉新闻[M04]温泉新闻[M05]温泉新闻[M06]温泉新闻[M07]温泉新闻[M08]温泉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03]市南社区报[QA04]市南社区报[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

新闻    时间:2018年07月0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依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明末画家董其昌的这一名句,恰巧道出了如今孩子们暑期生活的两大标配——阅读和旅行。或许,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法给孩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一定会在孩子的暑期阅读上,下足本钱、严抓或共读。
但是,孩子的喜好、视角和思维方式往往与成年人不同——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你想让我读的不是我想要读的——“亲子阅读”这个理念虽然提了好多年,但什么样的亲子阅读才算有趣、有料又有益,似乎依然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
亲子阅读专栏作家李峥嵘的新书《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本版简称《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或许能带给您一些“似有所悟”的启示。李峥嵘从自己与儿子十年如一日的亲子阅读中,挑选了50个有理有趣的共读故事,让你我在捧腹于儿子的调皮语录时又不仅为妈妈的巧妙应对而折服。

平常下午,看到“惊奇之心”

“教育就像百变的故事结局,我们不妨利用有限的陪伴时间,听听孩子的思维和想象。”李峥嵘说,让她有此感悟,并促成写作《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灵感的,是在很早之前一个极为平常的下午。
李峥嵘回忆说,那天儿子于光在小区的院子里奔跑,似乎有使不完的能量;她则静静地坐在草坪边上的长椅上看书。
突然,李峥嵘看到前一刻还如脱缰野马般的儿子不知何时居然躺倒在草地上,久久凝视着天空,一动不动。李峥嵘心生好奇,忍不住走到他身边,也躺了下来。母子俩头并着头,儿子小声说:“妈妈,树上有好多窗帘。”
和孩子同一视角仰望,李峥嵘惊讶地看到自己从来不曾留意过的一幅自然景象:高大的槐树和梧桐的枝叶交织成一个绿色的网络,闪耀的斑点,细细的光线,蓝天白云就在这枝叶之间悄悄变了模样。“我突然领悟到:30多年来,我只是在埋头赶路,从来不曾停下来、抬头看一看那空无所有又包罗万象的树顶。”
这份感悟,具体到教育层面上,则应了彼时李峥嵘正在阅读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在《惊奇之心》里所写的:“倘若我对仙女有影响力,我会恳求她赐予世界上每个孩子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被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地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力量源泉。”李峥嵘说,她的孩子,在那一刻,直接告诉了她什么是“惊奇之心”。
而在此后的亲子阅读体验中,儿子给予她的惊讶、惊喜乃至惊叹,越来越多。这些转瞬即逝的情景和有趣对话,都被有心的李峥嵘记录了下来,最初呈现在她的亲子专栏中。“每发表一篇文章,稿费寄来,我都会分儿子一半,因为儿子才是核心的创意者,我只是记录者。”李峥嵘告诉记者,一般拿来一本书,她会先读给儿子听,“他听完后会提出他的看法,和我讨论,我把讨论的过程记下来,形成文稿,然后再念给他听,有些不符的地方,儿子也会提出修改意见。”
所以,当精挑细选的专栏文章结集成书时,李峥嵘自然而然地将儿子的名字——于光也署在了作者一栏,虽然仅从主体内容上来看,并未有儿子单独撰写的部分,“没有儿子,就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这是我们共同创作的成果,也是一段我们相互成就的过程。”

十年共读,“育儿不如育己”

从儿子于光两岁起,李峥嵘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亲子共读时光。每天晚上,她给他念故事,他抱着枕头,用稚嫩的语言和她交流,也为她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她能蹲下来甚至躺下来,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而在《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这本书里,也有一对母子——调皮的明仔和淡定、幽默的妈妈。母子俩围绕着一本又一本的童书,展开了一次又一次地“唇枪舌剑”和“头脑风暴”,也为我等局外观者带来了一波又一波颠覆固有思维的冲击波。
翻阅此书,你会发现明仔和妈妈的阅读范围是如此宽泛,既有家长认为无聊透顶、却在孩童中格外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也有只身闯伦敦的帕丁顿熊和住在百亩林里的小熊维尼,还有已经70岁的长袜子皮皮和永远年轻的小豆豆……当然,《草房子》《男生贾里》《神奇的校车》《冰与火之歌》《丁丁历险记》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童书,乃至专业性强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棉花糖实验》,均有涉猎。李峥嵘告诉记者,粗略算来,《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一书里涉及的图书接近150本,而这只是她和儿子这十年阅读书籍的“冰山一角”,“仅英文绘本,我俩就已经读了超过3000本,更不要说中文读物了”。
诚如书名所言,“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李峥嵘和于光,妈妈和明仔在阅读同一本书时,总是会出现不同的观感。“比如说,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我更关注故事情节和主要任务的矛盾冲突,而孩子常常会留意到那些被我忽视的细节和不引人注目的小人物。”李峥嵘举了个例子——《动物乌托邦》一书,李峥嵘想和儿子讨论故事的主人公小兔子和狐狸,而儿子更关注一闪而过的小配角——穿戴整齐划一、叼着冰棍儿的仓鼠们。“儿子说,从表面上看,仓鼠似乎都一样,其实每个人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和同学们穿着一样的校服,背着一样的书包,排着队从学校里出来,其实我们还是不一样的。我只是假装和他们一样。”
穿着一样的仓鼠们是不一样的,共读一本书的母子俩也是截然不同的:妈妈从小就特别喜欢的《窗边的小豆豆》,明仔就十分不待见,除了嫌粉粉的封面太女孩子气,明仔认为巴学园的校长为了鼓励永远长不高的高桥,让他在运动会上拿走了所有项目的第一名的做法是不对的,“那别的同学也需要鼓励,还有走路一瘸一瘸的秦明呢。校长总是说大家一起,为什么还要分第一名和第二名呢?”“鉴书”完毕,明仔断言:“这是一本大人书,应该让大人看。”而妈妈视为“像病毒一样挡不住”的《植物大战僵尸》,明仔却“猩红热似的烧起来了”。怎么办?妈妈大智慧,懂得堵不如疏,更不能让明仔在同龄人中“失语”,干脆弄来了一套由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重新编创的版本,励志健康,老少咸宜,交到儿子手上时也顺便提了个小建议:游戏咱们还是不玩了吧?
李峥嵘说,书中的妈妈,不完全是自己;书中的明仔,也不完全是于光,“有于光的影子,也有我认识的其他小孩子”,但在她和于光的日常共读时,确实经常会听到儿子脑洞大开的观点,在她看来,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更是自我滋养的过程,是孩子让她体会到了生命的丰盛和自在,看到了“非一般精彩”的孩童世界,“育儿不如育己。我从来没觉得我可以指导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向我展示生命的奇迹。”

允许孩子不喜欢你的推荐

温和而持久,独立而自由,爱孩子本来的样子,是李峥嵘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她看来,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属物,而是独立的个人——“我害羞胆怯,而他活泼热情”,孩子的成长也是不断与母体分离、告别的过程。所以,在与儿子读书交流的过程中,李峥嵘也试着学习接受彼此的不圆满,“接受我们都只是平凡的人。我也尽量不会把我对这个世界的焦虑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尽量学会接受他缓慢的甚至随意成长的脚步。这样,我们才能够享受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光。”
作为亲子阅读的行家里手,李峥嵘也分享了她多年累积的阅读感悟:“第一,阅读并不只有纸质书这一种方式,手机、网络、平板电脑,都是不同的媒介而已。但是一开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筛选,并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直到孩子可以安全地单打独斗;其次,不要限制孩子的阅读,不要说‘这个你听不懂啦,那个和你没关系啦’之类的话。我常常和儿子分享我看的历史、科学、心理学、管理学著作,也会跟他讲乐高的发家史、迪士尼是如何建立的;第三,要允许孩子不喜欢你推荐的图书,接受孩子对一本书的想法和你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像孩子一样保持开放的、学习的心态,我们就会永享阅读的乐趣。”
至于当下比较普遍的分级阅读,李峥嵘坦言在亲子阅读时她从来没考虑过,“我们阅读的随意性很大,没有刻意选择图书,有时会读文学书,有时会读科学书,有时又会看一些幻想书。”李峥嵘说,这种美妙的滋味,就如同在山间漫步,目光有时候会追随着蝴蝶蜻蜓的翅膀起起落落,有时候会停留在潮湿的树干上,看一只小蜗牛留下弯弯曲曲、黏黏糊糊的轨迹……“我信奉自然的教育,相信生命自有其力量。只要我们不去扼杀它,生命会自然成长”。
(本版图片均由出版方提供)
《一封家书》
作者:《老照片》编辑部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一封家书》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按照《老照片》“定格历史,收藏记忆”的一贯格调,收录自二十世纪作家家书46篇,包括父母写给子女的信、子女写给父母的信、夫妻及情侣之间的通信,这些带有历史记忆和文字温度的家信是可以触摸到的个人历史记忆,比较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从吉光片羽的文字中了解历史,理解家人、亲朋、同学、师长间的温情与关爱。

《在美国钓鳟鱼》 
作者:(美)理查德·布劳提根
译者:陈汐、肖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后垮掉派”诗人理查德·布劳提根的小说代表作。作者以当时美国社会广为盛行的钓鳟鱼活动和露营旅行为关键词,以“在美国钓鳟鱼”作为一个身份百变的主人公,串起一系列在时空之中、在虚构与现实之间穿梭跳跃的钓鳟鱼之旅。在书中,布劳提根展现出他诗人式的狂暴想象力,行文间处处布满了机智精妙的比喻和奇思妙想。在他笔下,日常生活就像被施以魔法一样,展现出普通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离奇面貌。

  《实战育儿:65招搞定难缠宝宝》
作者:张玺、医师·娘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书将专业儿科知识与个人实战育儿经验融合,500张实景图片助力解决宝宝各种状况:日常护理、疾病观察、健康吃睡、情绪管理等,都有高招。除了儿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迫切想知道的事情。

《菜根谭》
作者:(明)洪应明
绘者:齐白石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本书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总结传授前人生活经验,是一部集民间智慧于大成的典范之作。以日课形式,在每日必修课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搭配齐白石插画,天真烂漫、浑朴稚拙,图文并茂,阅读时不仅能了解古典文化中的哲理,还可感受国画中的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