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QB08-魅力中韩

半岛都市报

魅力中韩
2018年06月21日

姥娘的故事

新闻    时间:2018年06月2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温哥华社区 杨景波

姥娘,并非我的亲姥娘,而是隔壁邻居小秋家的姥姥,全楼的人都这么亲昵地叫着。与姥娘为邻二十多年,从未见她跟谁红过脸。姥娘心地善良,脾气又好,乐于助人,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打心里疼爱着楼上每一个孩子,赢得了家家对她的孝敬和尊重。
姥娘中等身量,不胖不瘦,脸目上极白、干净、细腻。眉宇间有颗肉色的痣。春秋天常穿那个年代产的兰士林布,在腋下系扣子的大襟褂子,冬天新棉花絮的棉祆,外罩灰色或青蓝色的褂子,夏天一色打扮,白丝绸上衣、黑丝绸裤子。裤腿上打着黑布带子,显得干净又利落。上了楼梯口第一户便是小秋家,大人、孩子下班放学,必打姥娘门前过,总是先伸头叫一声:大娘、姥娘!姥姥坐在藤椅上,一边应,一边笑着。
姥娘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两个闺女。自打她29岁守寡,含辛茹苦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她就一直跟着大闺女过。细说起来,姥娘也真算是有褔的人,没白白守寡一辈子。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军人,小女婿还曾经是陈毅元帅的警卫员呢!记得小时候在小秋家玩,姥娘常指着照片,喜滋滋地说:中间坐着抱孩子的是我,两边是陈毅元帅和他的夫人张茜,后面站着的是你姨和小青他爹,小青就是小闺女的儿子。那时候的我,不过小学二、三年级,不知道陈毅元帅是多大的官,只是充满了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姥娘的大女婿从部队转业后,在港务公安当局长,平日里拿着姥娘始终当自己的亲娘待。
那个年代的邻里关系,是令人羡慕和怀念的。不论谁家做了好吃的,先盛上一碗,挨家尝尝。不到了寒冬腊月,家家几乎敞着门。谁要是去买趟菜,或岀个短门儿,只要向姥娘打声招呼就行了,门上都不上锁。那个年代的美味,最美也比不上吃顿饺子了。小秋家喜欢包青芸豆掺上韮菜馅的饺子。邻家的饺子还没下锅,浓香的韮菜味儿,早飘到俺满屋了。儿时的我极馋,早趴在门上的玻璃跷首探望了。急得娘又骂又嚷:“大男人,怪没岀息的!”娘这边还正唠叨,姥娘微弯着腰,一手敲门、一手托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门口了:“平儿娘,快拿碗来倒上。”娘每次都是那句话:“大娘,你看看,您还没尝尝,倒先想着孩子。”边说边倒碗。那时候的情景总也忘不了、抹不掉。直到现在,日子一天好起来了,家里每当包饺子的时候,从包到下锅捞起,娘不知要念道多少遍姥娘的好处。
小时候,孩子们最愿意过的就是夏天了。一是可以洗海澡,二是可以吃完晚饭,搬上个小杌子占地方,都早早地围在姥娘的周围听她讲故事。姥娘没上过学,可她肚子里的故事总也讲不完。姥娘的故事多,脑子又极好使:二十四节气,十二属相中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背得烂熟。孩提时那点朦胧的知识,都是从姥娘身上学到的。每晚听故事,听着听着都不自觉地爬在姥娘的膝盖上睡着了。有时候,明明没睡沉,却愿意伏在姥娘身上装睡,她就用芭蕉扇把我们拍醒。
姥娘晚年中了风,全家人精心伺候。邻家大姨自不用说,打针、吃药、陪护、大小便一应照料。挖屎屙尿的活,大女婿也从不含糊。楼上的孩子们大了,下了班也常去看姥娘一眼,邻居们路过门口总是常进去瞅瞅,陪姥娘啦一阵子。记得1978年我工作后第一个月开工资,称了一斤蛋糕、一斤桃酥看望姥娘,那时候姥娘的意识还挺好,小秋妈伏在姥娘的耳边道:娘,平儿你没白疼!姥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女儿、女婿搬走的。搬家那天,楼上的邻居全岀来了,有的帮着拿被褥的,有的帮忙抬轮椅的,家家念着姥娘的好,上了年纪的人,用袖子抹着泪儿:大娘,你好好保重!那景、那情,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酸楚动人。后来,听说姥娘搬走后,不久就去世了。
岁月如烟,回首往事,姥娘的音容笑貌还在。50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已当上了爷爷,楼上的旧邻,早因搬迁而各奔东西了。姥娘的善良,姥娘的关爱,姥娘那慈祥的脸,那梳理得整齐挽着卷的头发,那双带着历史印记的小脚,却永远停留在童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