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5-相约上合

一刀一锤刻出最美青岛印象

市民李守敬历时俩月创作“上合青岛峰会图”铜版画,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繁荣巨变

新闻    时间:2018年06月0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李守敬雕刻铜版画前的手绘稿放大版。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通讯员 冯浩

东海饭店、海天中心、青岛电视塔、新闻中心、远洋大厦……40年来,从第一海水浴场到奥帆基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将青岛黄金海岸线装扮得时尚美丽,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发生的繁荣巨变。上合青岛峰会即将举行,家住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的市民李守敬,一刀一锤历时两个月不分昼夜地刻画,将青岛前海一线地标景点打造成了一幅2米长的“上合青岛峰会图”铜版画,给青岛打call,为上合峰会献礼。

俩月创作“上合青岛峰会图”

6月4日下午,在58岁的李守敬家中客厅里,在阳光的反射下,已装裱好的铜版“上合青岛峰会图”熠熠生光。整幅创作以青岛市政府大楼和五月的风雕塑为中轴,将青岛美丽的前海一线精美地雕刻出来。铜版画从左往右由第一海水浴场开始,依次为东海饭店、海天中心、青岛电视塔、新闻中心、远洋大厦等地标建筑。此外,海面上,伴着美丽的海鸥,几艘帆船正在扬帆航行,几朵祥云漂浮在城市上空。
这幅长2米、宽0.3米的铜版画,是李守敬从今年4月初开始创作,经历了拍摄、手绘、放大、刻画等工序,于6月1日刚刚完成。说起创作的初衷,李守敬有些激动和自豪,“今年上合峰会在咱们家门口举行,这对青岛和青岛市民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和骄傲的大事。所以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就萌生了创作一幅铜版画的想法,以此记录这个伟大的时刻”。
李守敬介绍,铜版画雕刻不同于画画写字,创作起来更为复杂。它需要采用干刻的制作手法,用工具刀和锤子在黄铜板上一刀一锤地进行刻画。在展现手法上,为了尽善尽美,李守敬尽量还原真实场景,当然也进行了艺术再创作。

每天伏案雕刻超过10小时

在李守敬的案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刀。李守敬告诉记者,创作这幅作品,他至少使用了30种大大小小不同型号的工具刀。由于雕刻铜版画耗费力气,为了赶在峰会前完工,李守敬不分昼夜,每天要趴在案前,一刀一锤地雕刻10小时以上。“刻完这幅画,15万锤都不夸张。”李守敬说,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他首先用电动雕刻机刻出大体轮廓,然后一刀一锤地刻画上面的纹饰。“这张铜版画厚度有3毫米,我得用小锤子敲打着刻刀,刻下去至少0.3毫米。”由于长时间用力握刀掌握线条走向,李守敬的手指能明显地看出变形了。
雕刻难,但在雕刻之前,如何将8公里海岸线的建筑活灵活现地、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也让李守敬费了很大的工夫。“咱青岛人对前海一线再熟悉不过了,如果做不好就要贻笑大方,所以一定要刻画得像。”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尽管对生活了半辈子的青岛非常熟悉,李守敬还是决定再实地观察拍摄。从开始创作,李守敬每周都要背着录像机和照相机,去前海一线边走边拍摄,回来再认真对比研究,按照比例进行缩放,力求建筑物之间的大小比例要适中。
除了拍摄照片,李守敬还格外关注新闻媒体的报道。关于青岛前海一线的航拍视频等,李守敬不知看了多少遍。完全做到心中有数后,他开始画铜版画的底稿。一开始是用铅笔手绘缩小版,每一版底稿都是一改再改。满意之后,再设计放大版,直到最终成型后印在黄铜板上,然后一锤一刀进行雕刻。

用铜版画献礼上合峰会

“作为一个老青岛人,我亲身感受到了青岛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才会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留住峰会时刻美丽的青岛印象。”李守敬说,他也想用这幅铜版画献礼上合峰会。
其实,李守敬从20岁开始参加工作,就跟刻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从事的是在金属上篆刻字,然后再通过烫金的方式印刻到笔上。
在他的家中,各种各样的篆刻、绘画等艺术作品到处都是,几乎占据了家中一半的地方。从一个小学徒到现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李守敬马上就要退休。“现在年纪大了,明显能感觉出来创作这种费时费力的作品体力大不如从前了。像这种铜版画的形式,可能以后也没多少精力和体力再进行创作,所以想趁着现在创作一些有意义的作品,为青岛贡献点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幅耗尽心血的“上合青岛峰会图”,李守敬非常珍惜,但他却希望有机会能将这幅作品捐赠出去,这样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青岛这些年来发生的繁荣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