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G04-十年蝶变,高新引领

半岛都市报

十年蝶变,高新引领
2018年05月10日

老照片、老物件“讲述”红岛记忆

红岛街道宿流社区文化志愿者李知林传承民俗文化留住红岛记忆

新闻    时间:2018年05月10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李知林展示其收藏的鱼皮二胡。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潇
见习记者 葛梦杰 胡蕾

近年来,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全面贯彻实施“2311”总体工作思路,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美丽青岛示范区,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贡献出红岛力量、展现出红岛作为。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近日,半岛记者采访了红岛街道宿流社区文化志愿者李知林,他用自己收藏的2万多张老照片、1100多件老物件为大家展示十年来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发展变迁。

关键词:变化
从幸福指数“谈”十年蜕变


“以前,社区里的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一下雨,出趟门就更难了。”李知林说道,“现在,大街小巷都进行了路面硬化,环境卫生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李知林讲述的村庄正是如今的红岛街道宿流社区。“路面硬化之后,公交直接通到家门口,老人小孩出行也方便多了。”随着社区环境卫生和道路交通的改善,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在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不仅来自居住环境的改善,还源于社区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关爱。据了解,社区根据入户调查对每家每户情况进行了摸底,对相关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进行了重点帮扶。“社区书记吕广胜非常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逢年过节都会带着米面油到家中询问近况,帮困难家庭介绍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李知林说,居住在宿流社区大家伙都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现在,“有困难找书记”在宿流社区已成为常态。
前年,社区专门为退伍老兵成立了“军人之家”,给予老兵们生活上的支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现在,社区“军人之家”的墙上贴满了从1953年到现在所有入伍士兵的照片。“每个节日,村里都会去‘军人之家’慰问老兵,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他们的退伍生活。”李知林说。

关键词:记录
老照片、老物件“讲述”发展故事


李知林是红岛街道有名的文化人,热爱文化宣传的他参与了红岛文化站的创建,这一干便做到退休,将自己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街道文化事业的他,退休后又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年轻时候,我也是记者,当时在农村信息站做特约记者,帮着拍摄一些各地的照片。渔民生活照、下海捕鱼照、出行照片……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李知林说道。打那时起,他便养成了收藏照片的习惯,他希望通过照片的方式将那些过去的历史留下来,让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乡村的发展变化。
“社区马上就要拆迁了,能留下来的记忆只有这些照片了。”李知林自豪地说,“我加入摄影家协会后认识了不少爱好摄影的朋友,我们也成立了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拍照。一年下来,也能收集大概五千多张照片。”社区筹建渔岛记忆博物馆时,李知林重新找出自己的两个硬盘,翻看了两万多张照片,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照片配上文字和老物件用于渔岛记忆博物馆展出。
在宿流社区渔岛记忆博物馆里陈列了1100多个老物件,顺风凳、上马石、鱼皮鼓、砍鱼大刀……老物件涉及到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这些老物件旁还配着老照片进行详细解读。记者注意到,李知林拍摄渔网发展变化的三张照片下方,他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一幅捕鱼文化发展史便出现在脑海中。在博物馆中,像这种能留住发展历史的照片不计其数,再配上从村民手中收集上来的老物件、还原之后的海草房,仿佛穿越到了多年前的捕鱼生活。

关键词:传承
将渔岛文化“搬”上大舞台


如果说渔岛记忆博物馆是静止的文化传承,那么将捕鱼号子填词谱曲搬上大舞台就是对文化传承创新,让静止的民俗文化变“活”。文化志愿者李知林也一直致力于社区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退休后,他一直参与宿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舞蹈团、合唱团等六支不同队伍。2013年,他又成立“渔家乐——柳腔剧团”,成立之初的五个人中,徐淑珍是最让李知林头疼的弟子,但几年时间,她就从一个柳腔门外汉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名角。
“没跟着李老师学习柳腔之前,每天就是在家看看孩子、做做饭。”徐淑珍笑着说道,“开始接触柳腔之后,哪方面都不突出。当时就想着怎么能尽快跟上大家节奏,争取也能演个大角色。”团队成立之初,大家每天都练习到晚上九点半才回家。提起第一次登台表演,徐淑珍说道:“第一次登台既紧张又激动,演出结束听到大家热烈的掌声,感觉非常有成就感,慢慢地越来越喜欢我们柳腔剧团。”
据李知林介绍,渔家乐柳腔剧团取材红岛渔家生活,然后谱曲传唱,配上传统捕鱼器具表演,再现捕鱼生活。“现在我们经常跟着剧团到青岛市参加演出,有三次登上了青岛大剧院的舞台。在山东省戏剧大赛中,我们团队还获得过三等奖呢。”徐淑珍自豪地说道。
在发展柳腔剧团的同时,李知林还不断挖掘传统渔家打击乐器,逐渐将这些乐器带入到表演中,鱼皮鼓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打击乐。在渔家博物馆中,记者看到了关于鱼皮鼓的简单介绍,鼓体是渔家腌制食品的甏,鼓皮则是用鱼皮制成。渔民在闲暇时,可以用来打发时间,再配上捕鱼号子,格外酣畅愉悦。
如今,李知林将这种鱼皮鼓搬上大舞台,红岛居民可以通过参与表演的方式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鱼皮鼓是我们渔民自创的一种娱乐方式。将来,我想把鱼皮鼓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后人了解传统渔家民俗文化。”李知林说道,“我现在已经写了《渔鼓传唱400年》的词曲,将来再配上我们的鱼皮鼓,就可以以非遗的身份在大舞台上表演了。”

■记者手记
用文化传承留住渔岛记忆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红岛人,李知林见证了高新区的成长和蜕变,也深知棚户改造后的高新区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留住民俗文化,才能让这座崛起的新城在发展的同时拥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筹建之初,李知林作为渔岛记忆博物馆的总指挥,跑遍了原胶南、崂山一带的村史馆参观考察,最终确定宿流社区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渔村历史。有了初步构想之后,他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从村民手中征集老物件,每个被送来的老物件都有一个“身份证”,李知林老师都会将它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一一归类。
如今,经过近三年的筹建工作,成形的渔岛记忆博物馆被分成了远古呼唤、大海的恩赐、沿革的足迹、古韵长鸣、百年沧桑、主权回归、曲折发展、辉煌崛起等八大篇章。前来参观的人,只要跟随李知林编写的篇章顺序进行参观,便可跟随文字照片和老物件走近那些渔岛记忆。
李知林老师做了一辈子文化事业,择一事,钟一生,他的这种匠心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曾经的小渔村将不复存在,但在这里生活的印记和历史,将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个个民俗节目继续传承下去,让渔岛记忆永远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