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2-新闻评论

“推迟上学”是守护睡眠的探索

新闻    时间:2018年02月26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浙江省在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示范,缓解了部分学生家长送孩子难问题,不啻于一场守护孩子睡眠时间的“及时雨”,这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斯涵涵

浙江省教育厅2月23日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各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据悉,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在全国尚属首例。(2月25日《光明日报》)
护送孩子早起上学,一直是让很多家长操心、头疼的大事。睡眠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期具有关键作用,小学生早起易导致睡眠不足,孩子每天睡眼惺忪地去上学,影响学习效率和健康成长,而家离学校远的孩子,更希望晚一点到校。但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执行“7:50到班”的作息习惯,家长催促孩子早起、匆匆忙忙护送孩子上学、孩子随便吃点甚至不吃早餐成为不少家庭的常见场景。
浙江省在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示范,缓解了部分学生家长送孩子难问题,不啻于一场守护孩子睡眠的“及时雨”。
仔细观察,此次“推迟上学”政策具备几个特点,第一是普遍性。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要求各学校不得组织集体早自习,寄宿制学校也不得组织走读学生参加学校晚自习,全省一盘棋,有利于全省统一作息时间和评判标准,更好地调配相关资源,有效破解小学“上学早、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第二,提出借鉴宁波、拱墅、江山等地小学上午安排4个课时或3个课时的做法,将每课时教学时间调整为40分钟或35分钟,做到“长短课”相结合,既不会影响教学进度,也可以在下午正课结束后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活动时间。
当然,推迟上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到校时间不是随便改个时间点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学校、家庭、交通等多个方面。“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时”究竟是早还是晚?8:30到校上课会不会影响交通?接送孩子与大人上班时间产生矛盾怎么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会不会催火校外培训班?在全面推行“推迟上学”工作的实践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预想不到的现实疑难,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措施,也需要社会各方全面配合,共同应对。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省的“推迟上学”并没有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求,在实施改革前,学校需全面了解每位家长对推迟送孩子上学的接受情况,重点梳理部分家庭有特殊原因、不能推迟上学的学生情况。对确需早到的部分学生,学校应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其适当提早到校。这样就为“推迟上学”提供了更多安全备选项,彰显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政策关怀。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也是一大教育目标。浙江省推迟上学政策体现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凸显了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