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1-文体新闻

金砖国家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将映,监制贾樟柯揭秘幕后

新闻    时间:2017年10月12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金砖国家首部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将于10月19日上映,10月11日,该片监制及中国部分《逢春》的导演贾樟柯接受记者微信采访,他认为,《时间去哪儿了》以中国作为主要制片方来进行,某种程度也是这几年中国电影经过积累之后开始呈现一种多元、包容的倾向。而《逢春》以“二孩”切入,展现了对时间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态度。

同一主题:
五位导演多角度共同拍摄


几年前,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打动了亿万人的心。如今,这部名字相似的电影由五个国家五名导演“同题”拍摄,从开拍之日就引起广泛关注。要说多位导演连拍一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分钟,年华老去》,该片当年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中国导演受邀的是陈凯歌。
由中国公司作为主要制片方,五位来自金砖国家的金牌导演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汇集成109分钟的电影长片,这样的拍摄还是第一次。一直以来,贾樟柯像一个世外高手一样出现在不同的国际领奖台上,此次他不仅负责中国部分短片的拍摄,还是整部电影的监制,“同一主题,多角度多导演共同拍摄,实际上是现在这个现代艺术策展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我过去也参与了很多”,但是,“由中国公司作为主要制片方进行合拍的电影项目,这算是第一次。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近几年中国电影经过积淀,越来越有文化影响力吧。我特别希望大家通过看《时间去哪儿了》,可以发现欧美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影的魅力”。

广泛共鸣:
“时间”题材具世界普遍性


影片包括五个短片:《颤抖的大地》(巴西)、《呼吸》(俄罗斯)、《孟买谜雾》(印度)、《重生》(南非)、《逢春》(中国)。之所以选择“时间”这一主题,贾樟柯说,最容易在海外市场获得反响的是具有中国人文特点的艺术影片,“时间去哪儿了”有一种普遍性,不同国家的导演把这种感受通过光影呈现出来,探讨生命与爱情,勾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时间情怀,就像电影预告片中所说,“这忙碌的城市给你所有的东西,唯独给不了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影展现了对时间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态度,“唯真情能抵时光”。
对于其他四位导演的选择标准,贾樟柯透露:“我们有一个原则,选择有创意、个性非常强的导演。有面向大众偏商业型的,也有细腻描写人性、描写情感的文艺导演,还有高度视觉化的导演”。贾樟柯说,两位中方制片人与各国导演在拍摄期间通了不下两百封电邮,对于监制来说,需要为整部影片定调,有细密的约束,也有放手的自由,“对于比较成功的多段落影片,观众已经有一个欣赏的习惯,《时间去哪儿了》可以给大家带来广泛共鸣”。

不再沉郁:
人生中突然的选择让人着迷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其作品在捕捉大时代中急速流转的个人命运的过程中,一直保留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时间去哪儿了》中国部分《逢春》,则让人看到贾樟柯少有的带着冷幽默及温情的一面,风格也不再沉郁。谈到这一部分,贾樟柯介绍说:“这是很普通的一对夫妻,女儿已经14岁,现在可以生二孩了,突然生活中多了一种可能性,是抓住它?还是放掉它?这种选择特别让人着迷。”时间对于女主角赵涛来说,有对于过去事件的创伤性回忆,也包裹着现代社会情感淡化的内核。
《逢春》选择了贾樟柯非常熟悉的山西晋中平遥古城作为拍摄地,男女主人公也是当地的演员,而且有一部分古代“武侠”镜头,“我特别想拍一部电影,讲我们当代人的生活,但是发生在古典的空间里面,更能在氛围上帮助观众去理解和感受一对夫妻想再生一个孩子的故事”。

身份多元:
主业依然是拍电影


贾樟柯透露,这两年除了忙电影,还在筹备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电影展10月28日即将开幕,邀请了范冰冰作为电影大使。电影片单中,《小城二月》《魔方》《空天猎》等都榜上有名。
大家对贾樟柯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文艺导演”的身份上,其实,贾樟柯现在还是投资人和新媒体人,名下有多个传媒和影视公司,他还一直在做产业规划,购买新的小说和剧本,真正在向“商业”转型。贾樟柯认为,思维模式的固化对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是很悲观的,因此他不排斥新的可能性,身份虽然多元,但主业依然是拍电影,“我还有表达的欲望,总会有新鲜的刺激诱导着自己说出来,而这一载体就是电影”。
目前,他手上有多个电影项目,“《在清朝》筹备六年多,我们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还有一部间谍影片《双雄会》,今年年初也写完了我的第一个VR唱片的剧本,目前还在VR片段的实验拍摄上”。
因为对武侠电影一直痴迷,贾樟柯执导的《江湖儿女》将于11月正式开拍,赵涛和廖凡主演,“夏季经过了试拍,这个是重头戏,要投入精力去做,将用到六种摄影器材呈现不同的年代”。贾樟柯曾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了对这部电影的概括:“我经过的最大风浪,是和你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