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4-全民问津

新闻    时间:2017年08月3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本版文/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 杜金城 图/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 袁蒙

“老谭”“谭叔”……这些称呼都是全运射击赛场,一般选手见到山东代表团的谭宗亮时的称呼。46岁的年纪,早已转型公务人员,很久没有进行系统训练,甚至在两个月之前还不确定是否要参加这次比赛。但最终站到全运赛场上的老谭还是给所有人带来了惊喜——在8月30日上午进行的全运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谭宗亮发挥稳定,以242.3环超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该项目金牌。真正演绎了一出“老枪不老”的精彩大戏。

时隔12年再演神枪归来

7届全运会、5届奥运会,5届世锦赛……从1988年进入山东省竞技运动学校练习射击项目开始,谭宗亮打过多少重要的比赛,估计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但遗憾的是,挂在他胸前的金牌却是屈指可数;甚至,因为不少重要比赛遗憾失金,他被冠上了“千年老二”的帽子。
30日进行的全运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谭宗亮根本算不上夺冠热门。站在决赛赛场上的既有在世锦赛上夺得50米手枪冠军的王智伟,还有北京奥运会冠军庞伟。但竞技体育的魅力与不可预测时时都在上演。决赛中,谭宗亮的表现堪称完美,即便王智伟发挥得足够出色,但谭宗亮在11枪过后依旧赢了他2.2环。当谭宗亮沉稳地扣动扳机,射出最后一发子弹后,他决赛的成绩定格在242.3环。这可是一个超世界纪录的决赛成绩。全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这是全运会射击比赛开赛以来声势最大的一次。
谭宗亮扭过头,奋力地挥了挥胳膊。决赛的对手走上前向他表达祝贺。山东女婿庞伟更是与他久久拥抱。这是谭宗亮参加的第7届全运会,获得的第3枚金牌。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一块全运金牌是在1993年的七运会上获得的,第二块金牌时隔12年是在2005年的十运会上拿到的。如今又是12年,全运金牌再次到了老谭手里。他的师父邓光伟赛后的一段话也许能解释老谭为何每个12年爆发一次,“我是属鸡的,我记得我带谭宗亮打得第一届全运会就是在本命年,他夺冠了,第二次夺冠又是鸡年,这次又到了我的本命年,来之前我就想过这个问题,没想打……”老教练开心地说着。

走下赛场的“老枪”还挺逗

射击运动员给人的印象都是冷静沉默,甚至有些冰冷的感觉。但谭宗亮绝对是个特殊。尽管拿起枪时一脸严肃,但只要走下赛场,46岁的他张口就是段子,没说几句话就会呵呵笑起来。
“我每隔三届全运会就拿一块金牌,我觉得冥冥之中一定是老天爷在保佑我。要不是的话,这届全运会的金牌我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才敢去想,白天从来没想过。”面对家乡记者,谭宗亮用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老谭一边说一边还咧嘴笑,看得出,能够时隔12年再次站上领奖台,老将打心眼里高兴。
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谭宗亮显然就是最好的代表。不仅在记者面前总是一副开朗乐观的样子,与朋友在一起甚至是和年轻的选手在一起的时候,老谭都不忘开开玩笑。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拿到铜牌的新疆队队员王哲昊一脸诚恳地说:“谭哥(谭宗亮)一直是我的榜样……”可这句话还没说完,老谭就半开玩笑半严肃地插了一句“叫叔”。反应过来的王哲昊满脸通红,现场记者则被逗得哈哈笑起来。
别看老谭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但一位46岁的老将能够获得全运会冠军,那绝对是要比年轻人付出更多倍的努力。据他的教练邓光伟介绍,从今年6月份外出训练回国之后,谭宗亮的颈椎就已经不允许他继续训练了。他花了一个半月治疗颈椎,全运会前训练时间加起来不过两个星期。“赛前没有进行系统训练,比赛打得比较艰苦。”但即使这样,老谭还是站上了那个让对手羡慕不已的最高领奖台。

还想去东京奥运圆梦

46岁的年纪,征战射击赛场近30年。虽然恢复系统训练不长时间,但不得不提的是,谭宗亮在赛场上的经验,以及放松的心态的确是其他运动员没法比拟的。赛后他自己也承认,如今再站到全运赛场,已经可以当做一场表演赛来打,而自己也梦想着能够站到未来的东京奥运赛场上。
别看老谭上了年纪,但用他的话说,只要站在赛场,其他年轻运动员就会感到压力。“他们有压力,发挥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波动,我始终感觉信心满满啊。”说这话时,谭宗亮一脸骄傲。的确,经历了无数大赛的锤炼,甚至是挫折打击,谭宗亮在射击赛场上累积起来的经验与信心真不是一般年轻运动员可以比的。“脑子感觉很干净,对金牌的渴望只有晚上或做梦时才会去想,白天不会想这些。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是因为我太喜欢这项事业,它带给我太多的人生感受和转折。我原来非常好动、非常活泼,这个项目让我在比赛中和日常生活中更加沉稳。”老谭说道。
既然有了这么多赛场感悟和经验,甚至是其他年轻队员不具备的优势,而射击项目对于年纪、体能的要求又不是特别苛刻。这枚金牌会激励谭宗亮继续在赛场拼搏吗?谭宗亮赛后给出的答案也很肯定,那就是暂时还不打算告别这项他深爱的运动。尽管已经46岁,但他依然有梦想,“能够站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本报天津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