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1-文体新闻

新闻    时间:2017年08月3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礼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8月30日晚,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青岛大剧院歌剧厅首演。两个多小时,120多名演员用一台大戏,讲述了“第一书记”马向阳具有戏剧性的扶贫经历。千余观众现场感受了这台歌剧的山东味、幽默感。更有百余名青岛的“第一书记”应邀观看该剧,他们纷纷表示该剧“很真实”,“演到我心里了”。
青岛元素成主要笑点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是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该剧讲述了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下乡当第一书记,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马向阳是大槐树村长大的孩子,对故乡充满感情,一腔热血回到家乡,一心要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想到困难重重,落后的小农意识,封建的宗族势力,村干部工作失误,欠下村民的债务引起的风波……他一度想打退堂鼓。最终,马向阳用一颗赤诚之心巧妙化解了重重矛盾,带着大槐树村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六场戏,四十多个唱段,其中又加入山东吕剧风格的唱段、山东快书的植入以及胶东方言的对白,听得观众现场欢乐阵阵。“丑角儿”梁会计的戏曲式表演,说着青岛话的四个“嚼舌根”农村大姨的夸张演绎,成为剧中主要笑点。“一听这个调调就亲切,就是咱山东的”,在山东味儿和幽默感里,民族歌剧久违的亲切传递给了观众。而剧中马向阳在误会与波折里,依然坚持为乡亲付出,他满含情感地唱出《那些年》,坚持要把诺言来兑现,又传递出“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赤诚心与责任感,很多岛城的“第一书记”看完之后感慨万千,歌剧表达了“第一书记”与乡亲们之间的温暖之情。

云集国内顶尖创作团队

“青岛已经40多年没排演歌剧了。”青岛演艺集团黄港董事长在该剧开排仪式上感叹过,青岛歌剧曾在全国名列前茅。8月30日晚的演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给予了该剧最直接的肯定。
时隔四十年,青岛重新唱响民族歌剧,这离不开《马向阳下乡记》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功劳。《马向阳下乡记》云集了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团长黄定山担任总导演,剧作家代路和廉海平担任编剧,著名音乐制作人、军旅作曲家臧云飞以及青年作曲任安担任作曲,金卅担任舞美设计,刘建中担任灯光设计,韩春启担任服装、化妆设计,宋多多担任音响设计。
金卅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设计。金卅说,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的舞美想达到的效果“不是让观众觉得是在看农村,而是让观众感觉到自己就在农村——置身于其中的感觉”。金卅说自己经常去农村采风,在舞美设计中,他有节制地保留了山村民居凌乱的特点,使舞台美术在美学范畴的框架体系下既有自然写实的一面,又不失于散乱。



饰演马向阳的90后歌剧演员王传亮是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此前演过《魔笛》《卡门》《茶花女》等经典西洋歌剧。这次参演中国原创民族歌剧,他坦言感觉幸运的同时也很忐忑,“这部戏的唱法结合了中国民族唱法,加上吕剧的旋律,既有西洋歌剧的音乐铺垫,又有中国元素”。他透露,习惯于演唱西洋歌剧的他,进组之后从早到晚连轴转,在剧组吕剧演员的带动下,自己才找到了民族歌剧的感觉。
《马向阳下乡记》的女主角李云芳,由来自陆军政治工作部的京剧演员丁晓君出演。在她看来,转变自己典雅温婉的青衣形象,演出女村主任的真实感,“接地气”是个大难题,“李云芳是个有孩子的离婚妇女,还是村干部,而我是个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80后,还是一个京剧青衣演员,这个转变让我心理压力非常大”。在丁晓君看来,李云芳是真正的村干部形象,“一心为老百姓做事儿的人”。她透露,自己看了很多资料,关注农村村干部形象,在排练现场与导演多沟通与其他演员多练习,终于“说话的声音、动作都慢慢找到了感觉”。

尊重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这是导演黄定山为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定的调子。作为一部民族歌剧,一定是与中国老百姓的欣赏喜好联系在一起的,在黄定山看来,与西洋歌剧不同,民族歌剧专注于听觉享受,“中国老百性更习惯于把‘听歌剧’变成‘看歌剧’,一个字的变化,调动的是所有感觉器官来接受,所有的创作者就需要尊重和研究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用歌舞的形式来讲故事,讲一个中国观众关注的故事”。
为了挖掘最鲜活、最接地气的生活形态,《马向阳下乡记》的主创团队也极为注重从民间寻宝,“下乡体验,到最原生态的农村体验生活,我们的副导演还亲自跑到乡间地头去收集各种老旧的东西,苞米棒子也拉了一堆回来”。黄定山透露,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一种关注,这也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最难创作的地方,“因为剧中人物原型就生活在你的身边,可能就是你的亲戚、同事,像与不像,是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演乡村干部难在“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