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1-招考季伴你行

半岛都市报

招考季伴你行
2017年06月15日

27年前,他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

从小爱读书看报,曾追到村民家里看墙上糊的旧报纸,至今保持写随笔的习惯

新闻    时间:2017年06月1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嗜书如命的孙波。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时光倒转到27年前,1990年7月,18岁的孙波正在语文高考的考场上提笔写下了《人才与玫瑰——论如何辩证地使用人才》的作文。考场上的他没有想到,这篇作文成了当年山东高考的满分作文,而他也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改变了一个农村娃的命运轨迹。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的孙波仍然保持着爱看书和写作的习惯。

1990年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

6月12日,在位于中山路2号孙波的办公室里,古色古香的书橱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而孙波出门时必须要在包里放一支笔和一本书,这是孙波参加工作22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笔是为了有灵感的时候,随时记下来,然后回家再码到电脑上。书则是利用在路上或者其他空余时间看。
孙波对1990年7月自己参加的那场高考至今记忆犹新。“记得山东省的语文卷子作文题材是《玫瑰园的花与刺》,大意是一对孪生姐妹和妈妈一起在玫瑰园里玩耍。姐姐说,不好玩,每朵花都有刺;妹妹说,很好玩,每株刺上都有一朵美丽的花。要求以此为题,写一篇记述文,再写一篇议论文。”
在议论文作文的立意方面,孙波突然想到了高考不久前刚读的历史类书籍,想到了刘邦靠韩信、张良、萧何这几位各有所长的大将打败西楚霸王项羽而夺得天下。最终,孙波以《人才与玫瑰——论如何辩证地使用人才》为题,以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史实为例,论证了选人用人,用人其长,避其之短。作文最终得了满分35分,成为当年山东的满分作文。孙波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也改变了一个农村娃的命运轨迹。

从小到大都嗜书如命

孙波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小山村里,父母都是农民。但五六岁的孙波,就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他能接触到的课外读物非常少。后来,七八岁的孙波在村里的类似于代销点的地方发现了一摞摞的旧报纸。他没事就待在那里,如饥似渴地翻看着。有的报纸还来不及看完就被人买去糊墙,孙波就跟到别人家里,仰着头或趴着身子继续看已经被糊到墙上的报纸。而另一个在当时农村能够接触到文字的机会,就是看村子里的先生写对联。每当春节或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孙波总会抢着去家庙里给先生扯纸晒对联。扯纸之余,遇到不识或不懂的字就会向先生求教。
上学后,孙波看书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一到周末,孙波基本上都是走门串户去同学家里淘书看。后来镇上有了新华书店,孙波就去那里蹭书看。
1987年,孙波考上了镇上的高中,开始了住宿生活。那年,他把《红楼梦》一口气读了八遍,然后突然开悟,一下子明白了命运需要靠自己去争取。孙波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考上大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至今每周都要爬格子写随笔

三年后,孙波参加高考,以489分的成绩考进了当时的山东财政学院,当年的文科一本分数线是463分。其实,1990年那篇高考作文之所以能一鸣惊人,也跟平时的积累有直接关系。孙波说,他上高中的时候就有个习惯,喜欢自己给自己命题写作文。
至今,孙波仍然保持着看书写作的习惯。在他家里的床上,摞得高高的书几乎占据了床一半的位置。在卫生间里,孙波还专门放置了一个书架,上面放着几本新书。这么做,就是为了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他随手都能读到书。而遇到有感而发的场景和事情,孙波也会“爬格子”,几乎保持着每周写一篇随笔。
而在孙波的影响和倡导下,他所在的单位还成立了读书舍,每周都要举办读书分享会。“开卷有益,希望现在的孩子也爱读书,通过读书,插上梦想的翅膀。”孙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