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30-天下新闻

半岛都市报

天下新闻
2017年04月18日

民法总则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法制基石

哪些方面彰显了对人的保护?

新闻    时间:2017年04月1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是中国民事立法史上的里程碑,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法制基石。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对民法总则的重要意义进行解读。

立足国情饱含“中国元素”

民法总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回应现实问题?王利明认为,民法总则立足于中国国情,为了解决我国的具体问题而设计,这就使得其具有大量的“中国元素”。
例如,在“自然人”一章,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降到8周岁;关于法人的分类,总结了我国既有的立法经验,采用了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分类方法,同时专设“特别法人”一节,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等作出规定。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将有力遏制各种“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账户、贩卖个人信息、网络电信诈骗等现象。

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民法总则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文关怀”,彰显了对人的保护?王利明认为,民法本质上是人法,民法的终极价值是对人的关爱,最高目标是服务于人的尊严和人的发展。从总则的体系结构来看,其关于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的规则设计也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例如,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规定了成年监护制度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等,都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典的体系构建应当以民事权利为中心展开。其后制定的民法典各分编将以物权、合同债权、亲属权、继承权等权利以及因上述权利受到侵害而产生的侵权责任为主线展开,从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法总则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王利明说,民法总则通过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民事权利起到有效规范公权力的作用,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总则充分地确认和保护了民事主体的自治空间,充分发挥个人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同时,民法总则确认了多元化的社会规则体系。在现代社会中,法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限于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即“硬法”,更包括乡规民约、自治性的团体规则、行业章程、习惯等“软法”。总则在法律上确认了习惯可以作为法律渊源的效力,明确规定在法律没有规定时,可直接适用习惯。使民法可以从符合善良风俗的习惯中汲取营养,完善民法规则,也有助于社会公众将民法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