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P02-03-文化月报

陈传瑜的文缘乡情              □宗绪昌

新闻    时间:2017年02月1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陈传瑜近照
在平度文化圈里,老资格的文化人,非陈传瑜莫属。
陈传瑜先生已过古稀之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省内外数得上的小说家,1982年5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是当时平度最早的省作协会员。
“我这辈子很有文缘”,陈传瑜说。 1976年3月,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幼儿园的钟声》在《朝霞》上发表,在当时全国只有一个“帮刊”的时代,能在《朝霞》上发表作品的,山东省内没有几个人,这使陈传瑜在山东文艺界一举成名。1982年,他的短篇小说《自忖》在《人民文学》第二期发表,使他成了平度县乃至潍坊地区在全国最高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第一人。1986年,他的中篇小说《老Q正传》在《小说家》第六期发表,这也是平度正式发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1988年,陈传瑜的长篇小说《野草传》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又是平度有史以来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几年间,陈传瑜一发而不可收,接二连三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数十篇(部)。
此时的陈传瑜可谓如日中天,机缘碰头。1986年,山东省作协创办的《作家信息报》(后更名《作家报》)编辑乏人,决定调陈传瑜出任责任主编。鉴于在这之前,陈传瑜的同乡、电影《喜盈门》编剧辛显令,刚调任青岛市文联副主席,平度不肯再放流人才。省作协副主席兼《作家信息报》主编曲延坤只得亲临平度,洽商陈传瑜调动事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找陈传瑜谈话,是走是留,让他自己选择。陈传瑜出于对家乡的热爱,选择了在平度留下来。之后,组织上提前给他的家属、孩子办理了“农转非”,同时安排他担任县文化馆业务馆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陈传瑜在主持文化馆业务工作期间,是平度群众文化工作最好的时期,文艺会演、歌舞大赛、书画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搞得有声有色,陈传瑜是这些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小说、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等各种创作学习班,以及文化站长业务培训班,常年轮流举办,陈传瑜不仅是组织者,还亲自为小说作者和文化站长授课。他长期分管全市6个文化片的农村文化工作,足迹踏遍了全市每一个乡镇和1791个行政村,他为平度农村文化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平度在1993年和1994年,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其中有他的辛劳抑或功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无法全身心地从事所喜欢的文学创作,文化馆乃至整个文化系统的文字工作,耗去了我大量时间和精力……”在长达20多年的时光里,凡平度文化系统重要的大型文字材料,基本都出自陈传瑜之手,累计不下几十万字之多。由于工作需要,他还写了大量的应景之作,如戏剧小品剧本、文化专题片音像脚本、曲艺和表演唱段子、歌词、诗朗诵、文艺演出路线图及串联词,以及大型展览刊版词、解说词等,都是因一时之需写下的东西,用过了就完成“历史使命”,很少见诸报刊。尽管如此,陈传瑜却也赢得了“围桌子转一圈儿”的赞誉,成为平度文化界公认的多面手。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退休后,陈传瑜退而不休,先后参与了《平度市人民代表大会志》、《平度市民俗志》、《平度市志》等地方史志的编撰工作;主编了展现平度“非遗”挖掘整理成果的《胶水风物》。2014年,由他编著的《平度文化概览》一书出版后,被誉为“写满平度文化符号、闪烁胶东地域特色的文化史诗”。他本人,也被朋友们戏称为平度历史文化的“活字典”。
当谈到陈传瑜的文缘乡情时,他说:“乡土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不过,乡土历史文化往往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作好这个角落里的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