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6-文体新闻

来看体育产业从业者吕洋如何将青岛本土少儿足球赛推向全国

新闻    时间:2017年01月15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者按
中国的体育产业春风骀荡,方兴未艾,青岛作为足球名城、帆船之都、田径之乡和围棋之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与北上广相比,青岛体育产业的体量和业态尚且属于“轻量级”,还很不成气候。蛋糕虽大,却吃不到嘴里去,很多从业者甚至连切口都无从把握。好在有一小部分人独辟蹊径,突破了,把蛋糕美滋滋地吃到了肚子里去。毫无疑问,他们的成功为这一产业的淘金者提供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样本。从即日起,本报体育新闻推出专栏“岛城体育产业样本调查”,陆续介绍一些成功的范例。

半岛记者 苗卫国

“小吕,你什么时候来三亚?”元月3号,正在海南“猫冬”的前国足主教练戚务生给吕洋发来一条简短的微信。如此单刀直入,显示出微信两端的关系不一般。一个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足坛名宿,另一个?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双方的身份天差地远,“小吕”是一个只有34岁的草根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青岛绿茵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吕洋。到底是什么让两者跨越身份的界限,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呢?原来是一个本月15号在三亚开踢的第三届海南“绿茵地”全国青少年足球赛。其实,因为这个比赛,在中国足坛名宿圈内与吕洋产生交集的并非戚务生一人,还有年维泗、赵书田、刘国江、陈亦明……

  青岛草根足球孵化出名牌赛事

“绿茵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比赛,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
“外地的孩子,每人每天只需交五六十块钱,就可以来青岛参加我这个比赛。”2009年,当时只有26岁的吕洋举办了第一届“绿茵地”中国少儿足球精英邀请赛青岛站比赛,赛期7天,放在了正值青岛酒店一房难求的旅游旺季的7月底,“当时一下子来了全国各地的七八十支队伍,1000多个孩子。”
回想起当年的情形,吕洋的语气当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种自豪,“真是没有想到,刚开始组织这个比赛就人气爆棚”。远未“而立”的吕洋,没有任何靠山,人脉资源也聊胜于无,“靠的是什么?是咱们青岛这座城市的旅游名片。”客观上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帮了吕洋的大忙。但“谋事在人”,能不能成事还在于会不会“谋”。尽管打小踢球,然而吕洋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孩子踢球关起门来苦练是练不出来的,必须要走出去多交流,多打比赛才行。”他敏锐地洞见搞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是块收成丰硕亟待深耕的沃土。这个在当时非常超前的意识得益于他一度在青岛市北、李沧、城阳、崂山等地布点十多所小学,将青少年足球培训搞得风生水起,也称得上是业内“青岛港”上的一个风云人物。
1000多个孩子,7天,每天五六十块钱,吕洋报名费是收“鼓”了,但比赛结束一算账还差点赔了。“当时联系不到官方的裁判,我只好让我大一点的学生和一些朋友来帮忙,这算是压缩掉了一些成本。可是,吃住是大头,场租也很贵,结果光剩下折腾自己了。”好在,从第二年开始,“绿茵地”就种出了“金豆子”,收益逐渐递增,2016年达到了历届最高点,额度较为可观。
  明年把“青岛的比赛”办到泰国去

随着“去金牌化”愈发深入人心,以往的体育重心开始从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体育,体育产业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在青岛,抛开教育部门主办的“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不论,单单发端于民间的各种青少年足球比赛就“海了去了”,既有像职业俱乐部组织的,也有业余足球俱乐部发起的……尽管都搞得红红火火,但都是关起门来搞,真正走出去的只有“绿茵地”。
“我们一年也就只能在青岛见一面。”2014年的比赛结束后,一位南方带队参赛的朋友对吕洋不无遗憾地表示。“夏天在青岛搞,冬天我何不到海南去搞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的客套话一下子激发了吕洋走出青岛办赛的热情。2014年的12月份,吕洋只身一人前往海口,打算将“绿茵地”复制到那里。人生地不熟,吕洋在海口转悠了不少学校,也没能发现突破口。“当时挺失望的,可是不甘心。苦闷之下,我给年维泗打了一个电话。”年老尽管埋怨他“瞎折腾”但还是在一天后给他找到了关系,只是地方变成了三亚。三亚市足协主席是一个来自北京的生意人,他答应年维泗帮帮吕洋。于是,三亚成了绿茵地第一个比赛输出地,2015年当年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孩子参赛,2016年规模略有提高,而今年1月15日揭幕的第三届比赛孩子达到了500多人。
海南的比赛同样也挣了钱,但更令吕洋欣喜的是,通过在青岛大本营以及三亚的悉心打磨,“绿茵地”在国内青少年比赛的圈子内声名鹊起。2016年8月份,贵阳站的“绿茵地”比赛就拉开了序幕。“当时是贵阳方面主动找到我,要求我去搞比赛,因为‘绿茵地’已经是一个品牌了。”连吕洋自己也没有想到,“绿茵地”经过七八年的经营,居然能有如此的美誉度和号召力。“在贵阳的比赛是中甲北京人和俱乐部冠的名。参赛队伍的规模也不小,也有四五十支队。”与在海南一样,初战告捷,在贵阳吕洋也小挣一把,贵阳顺其自然地成了“绿茵地”第三个大本营。
显然,吕洋“绿茵地”这本生意经念得相当成功。他随即萌生了在全国跑马圈地的想法,甚至还梦想着将比赛办到香港、澳门,甚至是国外去。眼下,一个宏伟的蓝图已经脱胎而出,“我想在全国开辟10个城市举办‘绿茵地’比赛,无锡基本落实到位,其他的还在考察当中……”
成熟的办赛套路极大提高了推广复制的效率,到国外办赛也已箭在弦上。一个月前,吕洋只身一人飞赴曼谷,经过短短几天的考察,迅速让“绿茵地”走出国门成为了现实。场地、食宿、旅游线路等环节已经基本敲定,只待明年广发“英雄帖”。除此之外,明年的青岛首届国际绿茵地邀请赛也提上日程,春节过后,吕洋就将到韩国等地去考察,一并邀请当地的职业梯队来青岛切磋技艺。

  办赛8年走出十多个“国字号”

赵书田、刘国江、戚务生、陈亦明、朱广沪,这些在中国足坛响当当的人物,在去年的第八届“绿茵地”青岛站比赛上,齐刷刷地亮相,心甘情愿地来为小字辈吕洋“站台”。尤其是刘国江感慨万千,特地刊发文章,对这项赛事备加推崇。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早已隐身幕后的老前辈为之心动的呢?
那就先来看看这些年来参加“绿茵地”比赛的队伍吧。北京人大附小、贵阳第二实验小学、上海平凉路第四小学、上海幸运星、杭州绿城足球学校、香港巴塞罗那足球学校、江苏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新疆克拉玛依雏鹰足球俱乐部……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是知名的全国特色足球学校以及职业俱乐部梯队。
高质量的参赛队伍是对“绿茵地”质地和品质的最好证明。不难想见的是,从“绿茵地”走出来的孩子也是顶呱呱的。据记者了解,8届比赛下来总共有上百名孩子进入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更令人惊喜的是,其中有十多个孩子入选了国少、国青国字号队伍,如青岛绿茵足球俱乐部的邵仁哲和李明,重庆马上小学的陈蒲,郑州郑上路小学的郭永初,郑州春晖小学的孙龙祥等。
年纪轻轻就干出了大名堂,吕洋把“绿茵地”打造成全国青训赛事的样板。回头捋一捋这个青岛小伙走过的路,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虽然每一条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其中必定都有一个成功的密码!吕洋的密码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放弃”,“十多年前我搞校园足球的时候,曾经到一所小学去推销自己,去一次就被校长轰出来一次,一连去了七八次,最后人家草鸡了……”从青训起步,一步步做出香甜的产业大蛋糕。这个故事为吕洋最终走向成功做了最好的注脚。
产业无大小,只怕有心人。“绿茵地”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吕洋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放弃的有心人。

赵书田、刘国江和朱广沪来“捧场”2016第八届青岛绿茵地比赛。
吕洋与前甲A名帅陈亦明与小队员合影。
朱广沪与参加绿茵地比赛的孩子合影。
吕洋与入选国少队的“青岛梅西”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