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8-人文青岛

汇泉跑马风云

新闻    时间:2017年01月0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文/半岛记者 张文艳
图/摘自《发现青岛》等

走出汇泉广场地铁站,冬日,广场有些清冷。人烟稀少,一位老人正在为手中的燕子风筝而烦恼,试飞了几次,总不成功。另一位成功放飞风筝者,些许洋洋自得。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一如此时的广场一般,平静,祥和。然而,就在70年前,这里还曾异常喧嚣,呼喊声,懊恼声,叫卖声,响彻天际,这些场景,一浴未曾忘怀,汹涌的海浪正在诉说,诉说着关于跑马的故事。
雏形 练兵跑马,两不耽误
120年前的11月14日清晨,虽进入冬日,但尚不寒冷,天气晴好,东风徐徐,尚未完工的栈桥上,悄悄出现了一支金发碧眼的部队,这是德国海军登陆部队,青岛就这样成为德国的殖民地,长达17年。德国人的铁蹄很快踏遍青岛的土地,包括自明朝时就居住在会前村的村民,被迫迁离,一个村庄就这样消逝在青岛城市化的匆匆脚步里。为纪念一艘4个月前在黄海因风暴沉没的德国兵舰,入侵者将人们过去被常叫的会前山,命名为伊尔蒂斯山。山的南坡,一座兵营拔地而起。
会前村旁,有一片空地,这里濒临海滨,有一部分农田,“空地还算平坦,但由于最初有水从山上流下来,所以会有沟壑,加上此地靠近海滩,是入海口,是下雨泄洪的通道,所以我认为当时应该有沙有土混到一块”,青岛文史学者王栋说,德国人看中了这块优良的地段,显然这里是练兵的最佳场所,“他们拉来土垫平了沟壑,开始作为练兵场和运动场使用”。
闲来无事,德国人酷爱骑马,便顺便在练兵场里骑马消遣。1899年,德国殖民政府翻译海因里希·谋乐正在青岛考察,编写了《山东德邑村镇志》,他如此说:“在这个唯一漂亮的地方的平地上是跑马场,而与之相连的是用于单独操练部队的校场。”根据《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中记载:“部分场地由跑马场占用,为了在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情况下促进和培训军官的骑术,部分场地被修建成练兵场。”足以说明,此地已经具备了跑马的雏形。
在新疆路16号胶海关旧址中,首任税务司阿理文的名字并不陌生。1898年8月,他受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指派来到青岛筹办设关,1899年7月海关正式对外办公,4年后的1903年,海关办公上了轨道,阿理文接了一档子新活:设计跑马场。根据《德文新报》记载,赛马道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分为内外两个跑道,跑道外设半人高的木制护栏,周边的阶梯式看台方便观众观看。“今天的岞山路就是原来跑马场跑道的一部分,和跑道的走向是吻合的”,王栋说。
赛马会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定期举行,春季赛马时间段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赛马的时间段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每次一般4天。有时在周末和节日里也不定期举行。当竞马赛开始时,从跑马场的西北侧横穿的伊尔提斯帕斯大街(现文登路)两侧放置路障,禁止通行。赛马会上,聚集了一大批以德国人为主的外国人,男士们身着白色的军装或礼服,看似异常庄重,但一到赛场,他们便会尽情发泄压抑已久的疯狂。看台上,回荡着各种口音的呐喊和助威声。女人们也穿着华丽的长裙观看比赛,这一幕,柏林大学教授马维立生前曾这样回顾:“社团很喜欢的集会活动,在春天和秋天是赛马,此时妇女们会盛装打扮,戴着符合那个时代的差不多有车轮般大小的草帽出现”。
热衷 业余生活,最大消遣
百余年的岁月已然流过,但镌刻在发黄纸张上的字句未曾消逝,仿佛旧日盛况仍历历在目。
赛马场上,德国骑师威风凛凛,他们显然都是业余选手,还有另一重身份:驻防部队的军官或洋行经理。但赛场之上,他们是众人关注的明星。“骑师们角逐的优胜马奖金分为四等,头马200元,二马100元,三马50元,大香槟头马300元,当然庄家是永远的赢家。跑马场一年的收入在300万元以上,有时马票卖得火、爆出“寡头赢多头”的大冷门,一场下来,庄家可净赚30万元之巨”(出自《汇泉跑马场》)。
为何德国人如此热衷于赛马?《一个德国飞行员的冒险之旅》中,贡特·普吕肖夫的自述或许能够说明:“在东亚的整体生活对于欧洲人来讲是十分单调的。这里社交活动很少,没有剧院,没有音乐会,没有让人难以忘却的任何东西。唯一的休养和仅有的安慰便是,人们在同等条件下会比在家乡生活得舒适些,而且还有一些马类运动”,所以在青岛马类运动相当繁盛,“我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此项运动”。
不过,一个场景揭露了歌舞升平背后的中国人现状,在德国人眼里,赛马赛上有这样一个“很滑稽的场面”:“骑手们为了保持西方的绅士风度和占领者的体面,主要还是预防万一,奔跑的赛马后面紧跟着中国马夫,马夫们以和赛马一样的速度拖着飘飞的辫子跑完全程。”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批侵略者们强占了他们的土地,他们只能靠打工来维持生计。
1914年以前,跑马场的繁盛使得旅游、度假、饮食、交通、票据服务等也被带动起来。除了赛马,马球、网球、曲棍球运动也在跑马场里展开。然而,一声炮响,跑马场上的所有活动戛然而止。
日德战争爆发,贡特·普吕肖夫作为飞行员正式登场。在刚刚到达青岛时,他在伊尔蒂斯广场上,看到的是“德国水手和英国旗舰‘好望’号上的同仁举行的一场足球比赛”。一比一的结果是两国友好的象征,然而,不到六个月之后,两国再次重逢,进行的是真正的生死较量。同样在伊尔蒂斯广场上,除了赛马和练兵之外,便是普吕肖夫的飞行训练场。不过,他不是第一个在跑马场上起飞的飞行员,因为在他之前,还有一个传奇人物:弗朗茨·奥斯特。“奥斯特是青岛第一个飞行员,还曾经在青岛经营过一家造船厂。他还是青岛第一个奔驰代理人”,王栋说。奥斯特的第一次飞行在1913年6月9日,同样在跑马场,比普吕肖夫早了1年。“当时,他准备飞到济南去,结果因为故障,降落在了潍县。由于飞机飞得不高,所到之处引起了轰动,众多官员和百姓都跑出来观看”。“飞机场”上,有了继任者。然而,在战争开始前的1914年7月31日下午,普吕肖夫的同伴米勒斯考斯基就发生了空难。自此,普吕肖夫驾驶的飞机成为日德战争的“独鸟”,执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任务,直至德国战败。